第十九章 伯耀回京(1/2)
周戴青一上朝回来,后背都有凉飕飕的感觉。近来几次进宫面圣,类似的感觉尤为明显。
北方的冰灾,早已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从万历十八年来十多年间,前后受灾的百姓超过百万户。下也下不完的冰雪,导致农村的人口所剩无几,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贼寇响马风起云涌,官兵清剿无力,时局是越来越坏了。
显得有点憔悴的周戴青静静地坐在堂中,左手端着的茶水早已冷如冰了,眼睛怔怔地看着前方。良久才长叹一口气,悲戚念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是老夫该怎么办啊。谁也没想到,周戴青贵为大明朝的吏部左侍郎,念到这里,竟然在家中哭了起来,惨然自语道:“老夫该怎么办啊,老夫不是奸逆,不是没心没肺之人,如今党争频起,天灾不断,更可恨的是东厂越来越猖獗,害我东林党,残杀我东林党人………
周戴青脸色死灰地贴在太师椅上,老泪纵横,忽然发出一声悲戚惨嚎:“皇上!您错怪老臣了…………
此时的吏部侍郎府静敲敲的,和大街上的喧闹格格不入。门可罗雀的大院中突然跑进一辆马车,马车上满是灰尘,马车还没停下,周府的仆人管家都围了过去。
马车一停下,跳下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公子,看到车前的众人就喊道:“老爷在府上吗?”
一个管家打扮的老头子闻言立即躬身鞠礼,恭敬道:“大少爷,老爷在大堂喝茶呢,还吩咐小的不能靠近,少爷,您这是?”
周伯耀一听把衣服下摆往腰间一挤,撒腿就往大堂跑去,留下了一脸惊诧的下人,老管家倒想跟着大少爷去前堂去,但又想到老爷的吩咐,一张老脸立刻苦了下来,只能手足无措呆呆地望着前方。
周伯耀急步往前跑,还没踏进大堂就大喊:爹,爹!!
堂中的周戴青闻声一呆,立即伸出手去,擦擦脸上还没干的泪水,手刚放下来,一张老脸立刻沉了下来。
爹!!周伯耀风尘仆仆地跑进大堂,看到堂上坐着的父亲眼睛一亮,随即跪下道:“爹,孩儿回来了。”
周戴青此时才看清在自己府里大喊大叫竟然是自己的儿子周伯耀。暗道伯耀不是留在江浙盯着李博阳那厮的水师吗?怎么会此刻回来?难道出事了?周戴青一惊,不喜地说道: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此慌慌张张的?”
周伯耀抬起头来,大声道:“爹爹,江浙并没有发生什么事,孩儿这次连夜赶回来是有要事禀报爹爹!”
周戴青闻言一窒,立即问道:“耀儿起来吧,有何要事?”
周伯耀闻言站起身来,恭敬道:“敢问爹爹,您还记得江浙温州府的那个小孩子吗?”
周戴青闻言想了一下,才皱眉道:“小孩子?就是那个在平阳县衙打滚的那个小孩??”
周伯耀点头正声道:“正是那个小孩,孩儿此次正是为了他才连夜赶回京城的!”
周戴青更好奇了,心想自己的儿子在打什么主意,不禁问道:“耀儿,发生了什么事,难道你还没杀了他。”
周伯耀闻言立即双膝跪下,扬声道:“爹爹,请听孩儿一言,那小孩子杀不得啊?”
周戴青看着又跪下的儿子,出言怪异,也并未做声,目光炯炯地看着儿子,只是双眉皱得更深了。
周伯耀抬头看了周戴青一眼,虽然心里有点发毛,但还是大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