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慷慨悲歌:公孙瓒往越南(1/2)
因为官渡之战的关系,很多人觉得曹操和袁绍就是一对生死冤家。
我在前文说过,曹操一生之中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赤壁之战时的孙权和刘备,而是袁绍。
可是对袁绍而言,我倒觉得一直到官渡之战,袁绍还没怎么把曹操放在眼里。
在袁绍一生之中,他最大的敌人有五个:袁术、何进、董卓、公孙瓒和曹操。
如果让我来作一个排序的话,我认为,在这五个人之中,袁绍的第一号大敌,应该不是曹操,而是公孙瓒。
公孙瓒以下,曹操可以算他的第二号大敌;
然后是第三号袁术;
第四号董卓;
排第五的,我认为应该是最后一个何进。
(注:以上排名仅代表个人意见,聊作参考)
公孙瓒之所以成为袁绍第一号大敌,是因为,大概从公元191年开始,一直到公元199年公孙瓒战死,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公孙瓒成了袁绍霸业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虽然他在和袁绍的战争之中败多胜少,但是却给袁绍制造了极大的麻烦,让袁绍十分头痛,而且也正是在袁绍与公孙瓒相持的过程之中,曹操得以在黄河以南大展手脚,荡平袁术、陶谦、刘备、吕布都势力,最终形成气候。
如果没有公孙瓒,也许袁绍能更早地统一冀州幽州,如果早些对曹操下手,天下大势,还真的很难讲。
曹操排袁绍第二号大敌,是因为他终结了袁绍的霸业。
袁术之所以排第三号,是因为他虽然一直都在和袁绍作对,但对袁绍一直没有形成实质性威胁;
董卓排第四,是因为董卓虽然将袁绍赶出洛阳和东汉政治中心,但是董卓的目光一直停留在长安,并没有全力介入中原的争夺,虽然他安插了刘表和公孙度,但是这两人同样都是以自保为第一要务;
而何进排第五,是因为他完全不是袁绍的对手,刚开始就被袁绍架空了。
既然公孙瓒能成为袁绍的第一号大敌,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来对他多一些了解。
公孙瓒,字伯珪,汉族,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
我们说过,姓公孙的祖上肯定是贵族,前面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阔到连官都不愿意当,而这个公孙延还要更胜一筹。
但是《后汉书·公孙瓒列传》的记载又有些奇怪:(公孙瓒)家世二千石。瓚以母贱,遂为郡小吏。
“家世二千石”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说唐以后三品代表了国家高级官员,那么汉朝的“二千石”也差不多就是朝廷高级官员。
这个高级官员和我们一般所说的“高官”不同,因为唐朝的三品官和汉朝的“二千石”级别的官员,是已经进入了朝廷视线,在朝廷则是显官,而到了地方至少也是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级别。
像前文我们所说的刺史、州牧、太守,还有司隶校尉,都是秩两千石的高官。
这个公孙瓒竟然“家世二千石”,基本上祖父辈都是省部级的高官,不可谓不显赫。
但是和刘虞、刘表、刘焉这些大豪类似,公孙瓒的父亲也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个中原因,大概是因为汉末战乱,像公孙瓒这种战败的英雄资料比较少,要么就是公孙瓒家一直都是在地方上做官,势力没能达到中央的高度,所以名人比较少。
而且上面我引用的记载里,还有很奇怪的一句“瓚以母贱,遂为郡小吏。”
这一句话相当奇怪。
因为《后汉书》的记载透露了一个很奇特的信息给我们。
一般来说,古代的女子一向讲究“妻凭夫贵、母凭子贵”,就是地位再低下,只要被二千石级别的高官娶了回去,那也是省长夫人,怎么还会地位低下,甚至影响到公孙瓒的前途呢?
这里面可以有两种推测。
第一,公孙瓒的老家在辽西,这里已经是东汉帝国的边疆地带,接近朝鲜、乌桓等少数民族区域,可能这里还有一些母系氏族遗风,婚姻关系中还比较看重母亲的出身和地位;
第二,公孙瓒和袁绍一样,是庶子,或者,是私生子。
针对这两种推测,我认为,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