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什么叫主流电影(2/2)
看到这些评论,诺兰知道由自己公司出品发行的这部电影,如不出意外,将和历史一致的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6项奥斯卡大奖。它的后期特效历史上是由“工业光魔”制作的,而现在则是由数字sgi公司了。从效果上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
这一点让诺兰很欣慰,这说明自己的这个特效团队正在逐步的成熟起来,自从靠《蝙蝠侠》夺的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以来,这个团队正突飞猛进的发展着。诺兰对特效部门的持续投入,总算是渐渐的看到了回报。
见于势头凶猛的《走出非洲》上映,诺兰清楚自己的《记忆碎片》很难和它在奥斯卡上较量。《走出非洲》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西方社会主流题材的电影,它气势磅礴,温情感人。很符合80年代美国社会的审美观念。
你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近几年夺得奥斯卡金像奖的都是一些感人至深,宣扬西方人情感意识的影片。包括诺兰自己拍摄的《人鬼情未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想靠一部另类题材的悬疑片去争夺奥斯卡,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想想去年诺兰拍摄的《罗拉快跑》,居然连提名都没有,就可以看出现在的奥斯卡评委对类似于独立影片题材的电影是多么的不待见了吧。其实,即使到了独立电影活跃的90年代,即使可以得到提名,但最终也很难获奖,顶多给个最佳剧本之类的奖项。
想想90年代获奖的电影,如《辛德勒名单》,《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等等,那部不是宣扬西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就算是到了21世纪,为什么拥有逆天票房的《阿凡达》在奥斯卡上会败给《拆弹专家》?
其实答案早已在诺兰心中,那就是电影永远是这个社会绝大部分民众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的表现产物。在西方主体社会有80的人信仰基督教,视上帝为神明,就连美国总统宣誓的时候,手也要放在《圣经》上边。而科幻片,漫画影片等等题材所描述的世界和救世主又是什么呢?有人总想在这些电影里寻找所谓的“人性”,这其实是一个用屁股都能想出的问题——奥斯卡永远不会青睐
当然,诺兰拍电影不仅仅是为了奥斯卡,他是个导演,但同时又是个商人,在他眼里票房还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只要把住了奥斯卡的脉搏就不用担心得不到它。
眼下他要开拍的《雨人》就完全符合了美国民众的主流价值观,他已经想好了,自己就要凭借这部电影,真正的扬威奥斯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