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金陵府尹(1/2)
第一百五十三章 金陵府尹
古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又云:苏杭熟,天下足。苏杭二州是天下财富云集之地;是人口繁盛之地;是粮米充盈之地。如今梁山军打着朝廷剿贼的名义,顺利的驱逐了方腊的势力,将这块膏腴之地,连同虎踞龙盘,形胜天下的金陵一并划入了梁山势力范围。此时的梁山势力,南控苏杭,中临长江,北达黄河南岸,运河贯通南北,运输便捷,梁山的实力由此大张。
然而,机遇与危险往往是相互依存的。梁山军此时虽然遇到了自梁山兴军以来的最有利的局面,但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南面,方腊死而未僵,随时都有死灰复燃之忧。
西面,王庆控扼江州,守住金陵上游的门户,并随时有顺流而下,攻取金陵的可能。
作为一个熟知历史的现代人王伦深知,自古建都金陵的王朝,莫不重视长江上游的防御。三国时,吴国为了取得长江上游的荆州,可以说是不折手段。南北朝时期,各代的帝王更是为首都金陵上游的安全伤透了脑筋:上游的实力弱了吧,难以抵抗外族入侵,陷国家于危亡;强了吧,又怕守将们据此图谋造反。而上下游之争最为激烈的第一要数元朝末年的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战争;第二则是清朝末年的湘军与太平军之间的战争。
西面与南面那都是明枪;而其他方面还得防着朝廷的暗箭。比如北面的梁山泊,好似一只楔子楔在大宋王朝的蜂腰部,朝廷岂有不rì夜图谋它的道理?
梁山军的军马编为步兵三个军,骑兵一个军,水军一个军,后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又重新组建了一个水军。此时,梁山军的各军人马都已经壮大,王伦出于两个考虑,决定重新整编梁山军马。
第一个考虑是,各军兵强马壮,如果再rì后的战争中仍由他们发展壮大,那恐怕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势;
第二个考虑是,随着梁山地盘的壮大,现在的编制也难以再有效的控制全局。
于是,经过与晁盖、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和朱武(卢、朱、晁、公孙四人已从梁山、杭州调回金陵)商议,决定将梁山军的近十万人马重新整编为步军七个军,另辖铁牛突击队一支;骑兵三个军,另辖鹏举突击队和水军个军:
步兵第一军:统制:花和尚鲁智深;司马:白面郎君郑天寿。兵士:七千人。
步兵第二军:统制:行者武松;司马:小遮拦穆chūn。兵士:七千人。
步兵第三军:统制:插翅虎雷横;司马:花项虎龚旺。兵士:七千人。
步兵第四军:统制:双头蛇解珍;司马:中箭虎丁得孙。兵士:七千人。
步兵第五军:统制:双尾蝎解宝;司马:没面目焦挺。兵士:七千人。
步兵第六军:统制:浪子燕青;司马:云里金刚宋万。兵士:七千人。
步兵第七军:统制:赤发鬼刘唐;司马:摸着天杜迁。兵士:七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