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元极传法(1/2)
时过三月有余,已是夏季,骄阳似火。
隐龙峰却是丝毫不见变化,仿佛时间改变不了四周景色,依旧分为五种色彩,交相映衬。
金丝玉竹成海,阳光下竹影婆娑,似真似幻。
凌轩到这隐龙峰已有三月,在这竹海中已然建起三间竹屋,速度比其师兄师姐倒是快了许多。
那日凌轩醒来后,体内五行真气便尽数到了筑基巅峰,体内五行已成循环轮转,在尽数转为火元力时,两下便能砍倒一株金丝玉竹。
这三月来,凌轩白日伐竹造屋,淬炼真气,夜里参悟万灵决,时常发出龙吼凤鸣虎啸,惊得方圆几里鸟兽四散,不敢靠近。得闲之时便到苍松林谈天说地,慕容燕性格开朗,司空剑也是颇为有趣,使得凌轩慢慢走出家中变故的阴影,只埋在心中,也不流露。
唯一奇怪的是,凌轩在入定之时,时常会神游那处洞府,见到那个绿衣女子,不过每次都是在运功盘坐,好似只有她祭炼石镜时凌轩才能见到她。
那女子是谁?为何也拥有一面如此相似的石镜?
冥冥中,在他每次祭炼石镜时,本能得觉得那绿衣女子有时也在看他,睁眼时却又消失了,看不见,摸不着,只是种感觉。
这日凌轩在屋中盘坐,按照万灵决,运转体内五行真气缓缓循环,随后扩散周身,散逸到每个角落中,想找出潜藏在体内的三魂七魄,以求突破到凝神期。
下九境时,任何修士在阴阳境之前都只是力量的积累,功法的差别,在蕴灵巅峰之时,静坐之间便能感应到潜藏在身体之内的一魂七魄,与游离天地间的天地二魂,最后将其收拢于脑海泥宫丸,便能初步踏入凝神期,锻炼魂魄。佛教中也有锻炼魂魄之法,不过各自称呼不同,称之为‘识’。
这时便要看修士个人的功法、机缘与资质了。许多人就是坐上几年,也不见得能感应到三魂七魄。
五彩神光浮现,覆盖了凌轩整个身体,活像一尊下凡神祗,便在凌轩入定,毫不知情的时候,丹田忽然浮现石镜虚影,‘嗖’地一下盘旋在其头顶前上方,一道神光洒下,与五彩光芒结成一片,而其五脏中也是浮现五颗种子,缓缓旋转,色泽不一。
随后在凌轩周身七个脉轮中,爆发出了更为强烈的光芒,照的屋中直如在烈日之下。这七个脉轮分别在头顶、眉心、喉咙、心脏、双手心、双脚心、接下来便是生殖轮,与海底轮,便是穴道中的会阴穴。
七个脉轮在光芒散去之后,形成七道虚影,形似小人,看不真切,齐齐往泥宫丸百会穴凝聚,随后七个小人在其中盘膝而坐,各自分出一道光来,形成另外一个稍大的模糊小人,凌轩一下想起万灵决中所述,人有三魂七魄,而三魂中的‘命魂’是依七魄所存,其余‘天地二魂’时常在天地间游荡,不存与身。这稍大的小人想必就是自身的‘命魂’。
命魂与七魄齐齐出现后,空中石镜照出一道黑白神光,虚空中接着出现两个小人,从凌轩头顶钻入,这一下‘三魂七魄’齐聚泥宫丸,七魄随后站立起身,向三魂作揖一番,像似真人,最后十道虚影聚成一块,形成一个童子,九分大小,面目与凌轩倒有八分相似,在泥宫丸闭目而坐,气定神闲。
石镜凌空一转,回归丹田之内,屋中光芒隐去,凌轩双目一睁,内中神光烁烁,一副修为大进的模样。
“轩儿。”耳边听得白龙使一声呼唤,凌轩出得屋来,便见元极道人在院中负手而立。这场景竟似与第一次见到元极时相仿,凌轩一阵恍惚。
白龙使转过身,看着凌轩与其身后竹屋:“轩儿,修道之人切莫贪恋过往,否则日后如何成就大道,如何与天地同寿。”
“徒儿谨记。”凌轩回过神来,抱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