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风月桥(2/2)
“知道么。这座桥有个很诗意地名字。叫做风月。风月桥。知道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么?因为当年地那些初中生经常会跑到这里来吟风弄月。说白了就是卿卿我我啦。重点不是桥上古意盎然地青石板。而是桥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网阅读!)那些个桥洞。遮风避雨听水响。爱地小巢哦。很有意思吧?”
寒叔纵声大笑。笑得我看傻了眼。曾几何时。寒叔有过如此这般地痛快淋漓?
他给出地解释也让我有张口结舌地感觉。还说现在地孩子早熟。听听人家地。“当年地那些初中生”。还爱地小巢。貌似不只是吟风弄月。还干脆筑就爱巢鸳鸯戏水了?
“别那么一副活见鬼的样子,一点也不奇怪啊,山里娃启蒙晚,**岁才开始上学的多得很,加上留级什么的,读初中的时候基本上都十七八岁的姑娘小伙了,有什么不懂有什么不能做的?那时候可没什么九年义务教育,知道为什么家长节衣缩食也会把孩子送来读初中吗?找对象啊,初中毕业就结婚生子很正常,早栽秧早打谷,早讨婆娘早享福,明白?听起来很荒唐,可那是曾经的事实……”
寒叔的声音低沉下来,眼神有些黯然,也不知道是想到了当年的什么,我想安慰一两句,却鬼使神差的冒出一个问句:“你是不是也在桥洞里呆过?”
他妈妈的,这什么屁话啊,要命的是还带了点酸溜溜的味道,脸颊烧的我差点没把自己的舌头给一口咬下来,那什么,丢人哪。
“何止是呆过,初中三年,我可都在桥洞里住来着……”
明显的言犹未尽,只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紧接着铜钹声声歌声阵阵,什么话都给打断掉了。
一行人从桥那头走了过来,最前面一个黄衣长袍,一根雪白的长幡在风中飘飘扬扬,身后几个大汉晃晃悠悠,八个人抬的漆黑大轿方方正正,阴森森的让人肌肤起栗毛骨耸然,后面是一群白衣如雪,再后来就是大杂烩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穿得也是五颜六色乱七八糟,浩浩荡荡的杂牌军一支。
不得不说有点小晕,回到家乡没转上两圈呢,居然遇到人家办丧事的,这运道啊,还真不怎么样。
到底在这儿呆过,对这些神神道道的东西我还是略知一二,黄衣长袍的是阴阳先生,白衣戴孝的是孝子孝女,先生敲起铜钹作法开路,棺木随行,孝子孝女捧灵,后面就是纯属帮忙的乡邻了,逢水过桥都要放鞭炮撒买路钱,灵幡引魂,经文送葬,颇有讲究的地方风俗,一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那种。
我想我有点呆若木鸡失魂落魄的意思,给吓着了,倒不是送葬队伍有多可怕,而是那歌,呃,就是先生吟唱众人相和的那个什么经文——
竟然,和我在迷雾花梦里听到的飘渺歌声一个调子,听得我是毛骨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