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结识廖化隆(2/2)
宋功名听到此言,深感自己与廖化隆境遇类似,不由感慨万千,叹道:“文大人所言极是,多少底层官吏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却是无人问津,得不到上面垂青,实在让人气短。下官不才,如果不是文大人提携,哪有我的今天?”
文立万见火候恰到好处,便说:“这种忽视干才的用人之法,是时候改变了。朝廷现在正在推行考成之法,这给能干事的人一个机遇。同知大人的情况,本官会给首辅张先生报知的。”
廖化隆赶紧拱手作揖道:“谢文大人成全。”
文立万接着又加上一个砝码,说道:“如有机会,我也会当面启奏皇上。”
“巡抚大人知遇之恩,下官谨记在心,必当思报。”
廖化隆顿时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直接就表忠心了。
干了一十四年的副职无人问津,干得廖化隆心里拔凉拔凉的,现在突然有人送来朝廷的温暖,感激之心化作忠心,也是必然。
文立万知道仅仅开一张空头支票,未必能让廖化隆坚定站在自己这边,还必须上些猛料,让廖化隆彻底和谭令会切割,坚定成为他文立万的拥趸。
“据说同知大人书法造诣闻名姑苏,改日一定去府上索求墨宝。”
廖化隆谦虚笑道:“雕虫小技,何足挂齿,钦差大人抬举了。”
文立万扭头对大发说道:“嗯,把那幅墨宝拿来给同知大人一阅。”
大发心领神会,将包裹在黄色绸缎的皇帝敕书拿出来,小心翼翼放在桌面上。
文立万立即站起身,毕恭毕敬缓缓展开皇帝亲笔书写的敕书。
廖化隆、宋功名都瞪大眼睛,紧紧盯着文立万展开的“书法墨宝”。
敕书画龙笺表裹三层黄纸,上面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亲笔手书:“万历皇帝敕谕官衙人等,着文立万为钦差巡抚,官及五品,巡察各地吏治、民生,察看发现违法乱纪者,直送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会审处置。钦哉,特谕。”
年月日之上,赫然盖有万历皇帝朱红色“敕命之宝”印鉴。
廖化隆神情肃然,对着敕书拜了三拜,说道:“臣廖化隆谨遵皇命,定为钦差巡抚文大人驱使,在所不辞”
宋功名没有见过这个阵势,也照样学样,对着敕书拜了三拜,说道:“臣宋功名谨遵皇命,定为钦差巡抚文大人驱使,在所不辞。”
文立万见敕书效果明显,很是满意。说道:“来来来,同知大人请坐,本官正要给你说知此事。如今苏州府风谲云诡,廖兄可有察觉?”
廖化隆说道:“如今苏州府衙怪招狠招频出,想必文大人早有察觉,廖某在苏州为官十几年,谭知府是最为令人不解的知府。”
文立万问道:“何故有此一说?”
“以纺织业来看,苛捐杂税无疑饮鸩止渴,加之纵容绫罗会为所欲为,已经让苏州纺织业的优势丧失殆尽,很多纺织机房、商铺迁往松江、杭州,百姓收入下降,长此以往,苏州纺织业必将凋零。谭知府不理朝政,整日沉溺于吸烟喝酒吃肉,吏治不整,纲纪松弛,官府办事只认钱,不认理,民间富豪为非作歹,百姓苦不堪言,无处伸冤,以至于民怨积存,久而久之,若惊现民变,也未可知啊......”
廖化隆是聪明人,知道文立万的公开身份是纺织品店铺掌柜,所以便从纺织业谈起,表明了自己对苏州经济社会、吏治民生的担忧。
文立万仔细倾听着廖化隆对苏州现状的分析,双目紧盯对方脸上语气里,每一个瞬间情绪变化,以便从中判断出廖化隆内心的真实想法。
从廖化隆的言语和表情中,文立万可以感到廖化隆对谭令会治下的苏州,极为忧虑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