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大势已去(2/2)
八钱,八钱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请注意眼睛的休息。网推荐:
>
意味着以五钱均价从农户手中收购而来的粮食,加上人工之后,根本不赚钱!不,不仅是不赚钱,粮商甚至还要为此生生的倒贴上许多。
一轮惨无人道的价格战打下来,急求现银的洛家没有选择,只能跟着张家降价。
然而越是降价,购粮的人反而越少。五日之后,待到通宝钱庄库存现银兑光,洛氏米粮仅仅收回了两千两现银。
杯水车薪,实在是让半月前还眼高于顶,打算用存粮拿捏邱敏汉的洛育堂尝到了败北的滋味。
迫不得已,日落时分,洛育堂低调拜访了这位曾经被自己“打发”出门的钦差大臣。然而邱敏汉的答复却是让他最后一丝希望都落了空。
银货两讫,买卖已成。
意思是先前攥着三百万两赈灾银的邱敏汉也是爱莫能助了。
邱敏汉看着洛育堂的面若死灰,心中没有一丝快感,反而为这些曾经一手遮天、胁持民生、为所欲为的氏族商贾感到可笑和可悲。
如若不是贪心太过,如若不是存了垄断淮中粮市、攫取民脂民膏的心思,又怎会中了嘉云东楼的圈套,败的如此——狼狈不堪……
“洛老爷如果真的想要出手那些存粮,不妨试试张家。”
邱敏汉嘴角勾了笑,提了一个中肯的建议。至于洛育堂接受不接受,那就不是他所能决定的了。
城外的灾民越来越多,邱敏汉也越来越忙,连带着钱元、周旭,甚至秦君炎也忙的脚不沾地,每日只能匆匆睡上两个时辰。
可纵使穿着最劣等的棉衣,吃着清汤寡水的饭菜,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秦君炎却是觉得这样的日子,过的比自己锦衣玉食的十数年都精彩许多。
所以当结束了淮中城内的事务,邱敏汉笑着问他愿不愿意同去禹州时,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皇子,眼中一亮,竟是迫不及待的点了头。
直到钦差大臣的队伍出城,邱敏汉一行都未再见过金夫人和那位“慕容姑娘”的面。
根据钱元八卦来的消息,洛育堂为了保住通宝钱庄和洛家的信誉,不得不以七钱五的低价将手中米粮悉数卖给了张家——不仅吐出了先前从洛家收购来的那部分,还赔上了手中几乎所有的存货。
至于于家、程家,没有人去刻意打听,只是钦差大臣的官轿出城时,淮中粮价又恢复到了十二钱的常态——比灾前略高,也是合理。
几人心中皆知,这些大肆囤粮、待价而沽富商们,都是多多少少被嘉云东楼宰了一刀。
虽说邱敏汉从金夫人手上以十五钱购得的粮食是贵了些,但是有嘉云东楼在背后支持,也用不着他派人押送,几乎是钦差大臣的队伍每到一处,便有足够的补给跟上,确实让邱敏汉省了不少心思。
而在邱敏汉四处筹措经费,修桥铺路,替灾民重建家园之时,那由着曾经的张家掌柜亲自送来的、满满一箱的万源钱庄银票,却让这位从官多年、秉性正直的户部尚书感受到了嘉云东楼的深不可测。
随随便便出手便是一百万两,放眼整个南秦,谁又能做到如此豪迈与豁达呢?
嘉云浮宇,执玉东楼。
真想见识见识传说中的东楼楼主、那个唤作上官明修的男人,是何等的与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