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传国玉玺:九州诸侯问鼎重(2/2)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继而北伐,蒙蒙元廷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明初,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即被称作“传国玉玺”。而乾隆时,高宗皇帝颇好考据,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聊以充数,亦无深究者。
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
由是,历经两千余年风风雨雨、扑朔迷离,“传国玉玺”数隐数现,最终湮没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皇帝亦淡出中国历史,更无所谓“白版”不“白版”矣。
正当龙哮天与他手的第一谋士贾诩商量天下大势的时候,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一
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泉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
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
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龙哮天大惊,这洛阳明明没有被孙坚攻破,这传国玉玺还是出世了,真所谓天亡大汉,传国玉玺:九州诸侯问鼎重!
龙哮天赶紧对贾诩说道:“文和,此传国玉玺出世,如你所说,天下诸侯该问问鼎之轻重了,这玉玺我们不凑合,让他们去争吧,争个两败惧伤,只有我荆州大军在手,我还怕他们翻了天!”
贾诩笑了笑,摸了摸胡须道:“主公,我总算没有看错人,如果主公现在就去争夺这皇帝之宝,文和立马就归隐田园,再不出世!主公,当务之急,是让玉玺之事赶快结束,让各诸侯赶紧准备兵马,董卓、韩遂、马腾百万大军穿州过郡、很快就要抵达潼关,我担心赵云、黄忠两位将军区区十万大军不能抵挡百万西凉铁骑!
龙哮天道:“赵云将军乃我师兄,一手枪法已经入道,黄忠将军乃是我荆州军神射手,所学之箭法乃传自后羿!只要据守长安城,西凉大军没个五六个月是打不下来的,到时候洛阳玉玺之事早就结束了,我们就兵发百万,以精兵打疲兵,一战而安天下!”
贾诩惭愧的说道:“主公,我这谋士不称职,可以学素善留侯“从游赤松子、追逐天地间了”
龙哮天道:“文和,不必沮丧,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天地如练,唯留一线,这轩辕剑入体、天道练心,雄关漫道真如铁,尸山血海争上位!我要将这汉未三国再次混一,打造一个强大的法家帝国!”
贾诩道:“主公,吾贾文和定为主公定鼎天下、混一神州甘为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