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桶金(2/2)
1992年4月,大三下学期系足球队集训的时候,李欣在系足球队的一个队友说,他妈妈的单位,江城市的华州商贸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改名为华州股份有限公司,要发行原始股票。公司内部的职工根据职务高低,可以认购一定的股份,普通员工每人可以认购15000股,每股1.10元。这同学的妈妈是部门负责人,可以认购50000股。当时很多人对股票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该公司的许多普通员工名下的15000股认购名额都用不完,原价让给亲戚朋友来认购。当然亲戚朋友所认购的股票还是记在公司员工的名下,双方签一个协议,说明实际付款人所认购的股票数额,待将来合适的时候将实际付款人所认购的股票转到其名下。
听那队友的意思,他家也想转让一部分认购额度。李欣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大二、大三在外面勤工俭学的时候就听人说过,东南沿海那边很多公司发行原始股票,买了的人都很赚钱。所以他就拿出大学期间在外勤工俭学攒下的8000多元钱,再向父母借了20000元,请这个同学的妈妈帮忙,在她和她介绍的其他两个同事名下认购了22000股,每股1.25元。
1993年11月,华州股份有限公司重新登记股东时,李欣把这22000股华州股份公司的股票过户到了自己名下。
华州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百货零售企业,其最主要的业务是办公和家用电器的销售。这几年,彩电、冰箱、电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以及复印机、传真机、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销售异常火爆。华州公司有很好的进货渠道,和当地的百货大楼相比,他们总是能搞到最紧俏的商品。例如进口的彩电、摄像机、照相机、复印机、电脑、打印机等等。江城的市民和单位需要购买这些商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华州公司。一时间,这公司的生意好得出奇,在当地零售企业中一枝独秀。抓住了市场机遇,短短几年的时间,华州公司迅速壮大起来。李欣的这笔投资,也在不经意间搭上了顺风车。经过93年度和94年度两次分红送股、公积金转增股本,到95年7月份华州股份公司在股票交易所上市时,李欣股票账户里的22000股华州股份公司的原始股票,已经变成了57500股。这让他有些始料不及。
更没想到的是,上市的当日,华州股份的股价最高达到12.3元。那天上午,在证券公司柜台前,李欣用颤抖的双手填了个市价成交的单子,在11.2元时全部卖出了股票,账户上本利合计一共有64万余元!此后的一星期内,李欣似乎都活在一种不太真实的虚幻中,不敢相信自己转眼间就有这么多钱。待心情平静下来后,李欣给父母寄去12万元,自己留有52万元。
毕业短短两年时间,除去每月的工资以外,李欣比其他同学多了几十万元的资本。也正是这样,让他这个办公室的小职员在心底深处多了一份只有他自己才能觉察到的豪气。
今年9月份的时候,江南商品交易所来公司介绍白糖期货业务的时候,李欣参与接待。后来由于业务拓展的需要,公司总经理吴斌让李欣到对方单位进一步了解参与白糖期货业务的细节。这让李欣又有了一个深入接触资本市场的机会,在此之前,他甚至不知道期货是什么。
近几年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改革开放,蔗糖不再统购统销,糖厂可以自主销售,私营企业也可以参与蔗糖的批发业务,蔗糖逐渐成为省内比较引人注目的大宗农产品。作为全国范围内三个产糖大省之一,江南省所产的蔗糖畅销全国各地,是省内很重要的农产品。江南商品交易所目前交易量最大的品种就是蔗糖,很多糖厂、私营企业和个人都来开户进行交易。
经过几次接触,虽然糖业总公司对江南商品交易所的白糖期货业务仅限于了解,没有继续下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次现场观看期货的交易过程,期货市场上以小博大和双向交易的特点把李欣吸引住了。学电脑软件专业的李欣,对数字极为敏感,电脑屏幕上那些不断变化的数字和奇妙的k线图,令他感到异常兴奋,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到书店去买回很多关于期货投资的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
在这个市场上,价格的涨跌看似杂乱无章,其实一切都是围绕着商品本身的供求关系变化的。如果能对商品本身的供求关系以及生产成本这些数据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就在市场所有的参与者中处于一个优势地位,对价格的变化就能够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价格的变化能有预先的预判,获胜的概率就很高。
李欣在糖业公司工作两年,对白糖业务相对比较了解。每日接触的都是省内各糖厂的产销信息,对其他产糖大省的产销数据也能随时掌握。在江南商品交易所和各方接触的过程中,李欣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自己手里边这些看似平淡的信息,其实左右着蔗糖价格的涨跌,而对这些业内信息,其他人员几乎完全不了解,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些信息,自己会处于一个很有利的地位。
他尝试着以这些信息为依据,做了一个月的模拟操作,结果非常不错,比最近在股市上跟风炒作要强得多。说到底,这还是因为自己熟悉蔗糖的基本情况,抓住了价格涨跌的根本因素,不像前几个月在股市里面,完全是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联想到最近在股票市场上的屡战屡败,李欣觉得做蔗糖期货自己的胜算更大一些,于是就在江南商品交易所橡胶厂的交易席位开了一个账户,把股市里的资金全部转到期货账户里来了。
但是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多,新的问题又来了。基本面的数据变化不会很频繁,可是每日的行情却是千变万化的,即使预判是对的,价格却不会到了预判的位置就停止不动,要是没有及时平仓,赚了判断亏了资金的事天天都有,何况谁也不是神仙,预判不可能每次都正确。频繁交易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心太累,很容易让自己忘记初衷而随波逐流,到后来完全是为了交易而交易,错了对了都找不到坚持的理由。这就是近期一直困扰他的问题,他一直想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好让自己的交易轻松一些。一直想着这个问题,他在办公室呆到很晚才走,回到宿舍后,又看书,冥思苦想,很晚了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