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晚晴(2/2)
落日西沉,夜幕苍茫,哗——县城的电灯齐明。那一扇扇亮着灯光的窗口折射着温馨的家庭生活气息,给人留下了许多随意想像的余地……尽管生活还有那么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他曾与之为敌的人民共和国却显示了日益蓬勃的朝气,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打扮着生活,政府为那些有志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天地。
他挺直腰身,一只手后背,一只手抬起,慢慢的梳理着被风吹乱的华发,双目凝视,良久。他被突然发现的县城美景迷住了,内心涌出不尽诗意……他苦苦地思索着,琢磨着,却连一个能表现他此时此刻心境的名词也想不出来。他懊丧了,多年来。他刚愎自持,自认为这块料子还够用,现在他突然发现他原来是那样的低能。诗言志,他在私塾先生毫不留情的戒尺下也学会了不少古诗。尽管岁月给他的头上凭添了不少银丝,而少年时期的往事还顽强地存留在他的大脑内,他不爱诵读那些枯燥无味的《四书》、《五经》,唯独对诗,却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好像每一个胸怀大略的将军都跟诗有着不解的渊源,曹操、岳飞、******……如果无诗,这些伟人的生涯将会留下一些空白。他当然不能算作诗人,但是对诗热爱的程度不亚于他所崇拜的那些诗人。遗憾的是,他却没有作过一首诗,——坎坷的人生经历没有给他开拓诗人的意境。
晚风习习,小路折回。他开了锁,拉亮电灯,眼光从屋子里的每一件器物上掠过,这间斗室拌他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岁月。原先他是在隔壁那两间较大的房屋里住的,自从妻子一九六零年死于浮肿病和他唯一的女儿出嫁以后,他便把那两间较大的屋子让给了结婚等房子用的侄儿,侄儿要他跟他们在一起生活,他拒绝了。他觉得这样更好些,他可以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度过上帝分配给他的时月。
现在,他突然感到孤独,对斗室里那些静止而不懂感情的器物产生了深深的烦意。许多欲望在他的胸腔内萌生出来,搅得他心神不安。他需要欢乐——需要那种充满着温馨气息的天伦之乐;他需要享受——享受人们本来应该享受到的享受;他需要干些什么事——干些他力所能及而对社会有益的事。他需要得到人们能够得到的一切——包括痛苦和期待。
他在桌子前坐下来,取出笔、墨、纸、砚。他想写些什么,静思良久。三十多年来,练习写字填补了他生活中的许多空白,爷爷和父亲都写得一笔好字,书法是他从祖辈们身上继承下来的唯一遗产。他的私塾老师迂腐而古板,他每天必须写满两张麻纸的毛笔字,他模仿力极强——也许这里边还有什么天才和遗传的基因。他记得他十岁时就在父亲请来的那一班文人骚客前卖弄笔墨,曾经招来一些庸俗的奉承和喝彩……人对自己的某些特长总是充满自信,五十多年来,他丢失了许多东西,唯独这书法,他却苦心孤诣,刻意求精。在地里劳动的休息时间,他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弥补了不得与贫下中农说话的缺陷,冬日的漫漫长夜,他独坐桌前,毛笔蘸着用锅底墨熬成的墨汁在废报纸上苦练,借以消磨孤独老人难耐的孤寂。可是,他却没有为别人写过一个字帖,就连过年的对联也是侄儿写好给他贴到门上。他忘不了刚解放那一年正月,二蛮兴冲冲的拿来一张红纸,要他写上《西街秧歌队》几个字,他有点忘乎所以,饱蘸浓墨,提笔一挥而就。结果,招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麻烦。在懊恼之余,他懂得了,共产党绝不会叫他这个败军之将舞文弄墨。
宣布给他摘帽的那阵子,他无动于衷,帽子戴上摘掉是一个样子,他知道像他这样的人物根本得不到共产党的信任,说不定又是一场运动的前奏。接着,县民政局每月给他送来五十元的生活补助,他一分钱也不花,全部存在银行里,他害怕有朝一日人家翻脸,跟他秋后算账。
他忘不了前年秋季,县文化馆突然来了几个年轻人,左一个“郭老师”,右一个“郭老师”,叫得他头脑发晕。他没有给人当过老师,也弄不明白这些年轻人造访的目的。终于,他们中间的一个说话了,原来,县文化馆决定举办一期字画展览,专门给他留下了一个位置。
郭炳贤疑惑了,瞪大眼睛在这些年轻人的脸上搜索着,该不是这帮小将又来寻找什么反革命的依据?年轻人看透了这一点,说了一大堆热得发烫的话。终于,他被打动了,提笔写了《献身四化》四个大字,没想到,他居然领了一等奖,到地区展出后赢得了书法界的一致赞誉。
从此,他有了名气,新建成的影剧院请他提写匾额,连县政府的牌子也让他写,他感到欣慰。问题的关键不是他能得到多少报酬和赞誉,他从人们的眼神里找到了信任。社会终于承认了他的劳动,他在劳动和创造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前些日子,地区书法协会给他寄来一张表格,吸收他为书法协会会员,他又为此激动了好几个晚上。尽管人生有许多路可供选择,尽管他已经认识到他当初选错了路并为此付出了代价,可是,他终于从另一条路上走过来了。他年轻时并没有希望自己以后当一个书法家,而书法却对他含情脉脉,他跟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法为他争得了一些荣誉,给他带来了一些安慰和享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有意无意之间,是不是还有什么值得探索的辩证关系?
他提起笔,觉得有满肚子的话要写,却连一个字也写不出。墨汁从笔头渗出,在笔尖上集结,吸收力和离心力互相抗争,终于,一滴墨汁掉下来,落在纸上……他突然站起来,提笔挥就《爱我河山》!笔锋刚劲、力透纸背,这四个字,凝聚了他全部的感情。他突然觉得自己变成将军了,颐指气使,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豪气。他爱,爱得无私而深沉,像孩子贪婪的吮吸母乳,像野草拼命的索取琼浆。他爱新中国、爱共产党!并不是共产党给了他什么恩惠,也不是共产党用什么手腕将他感化。他不懂马列,对共产主义的那套理论一无所知,他的爱,是在屈辱和痛苦中提炼出来的,因而也就格外的纯真和无瑕。他凭直观感觉到:共产党的一切政策都是为了富国强民……爱和狠本来是对立的,但是可以互相转化,社会就是在淘劣取精中前进,谁也无法阻挡这总的历史趋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每一个带血的心灵都不可能没有感情,执政者能给祖国带来兴盛,能给人民带来幸福,这样的政权就能赢得人民的欢迎。
他突然浑身一振,为自己终于能悟出这样的道理而吃惊。他把写着《爱我山河》的条幅贴在正面强上,上床睡了。他第一次觉得心情舒畅、浑身轻松。
初写于1978年4月
2012年11月23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