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味不对啊!(2/2)
“知礼乎?”
“如乐乎?”
一连两个问题,让那个小军官哑口无言。《礼》这本书都是公卿大夫家族的标配,肯定有。但是低级的武士恐怕连见都没有见过。《乐》是至高礼仪,从祭天地、君王、先祖,都有一套非常严密的制度。
当时哪个质问的大夫在看到小军官一脸的窘境之后,傲然道:“不知《礼》,何以立庙堂之;不知《乐》,何以知尊卑?可怜!可怜!可悲!可悲!”
一段话说的当时那个小军官面红耳赤,恨不得一头撞死在宫门。这个当年被羞辱的小军官是仲叔牙。
如今,家无片字的仲叔牙拥有了人生第一部简牍,面的内容也让他熟读于心。虽然这本书介绍的不是高阶级贵族在意的《礼》、《乐》、《谋略》和《兵法》,但是对他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个美妙的开始,足够了。
每当,仲叔牙想到自己家也有了家学传承,心头火热一片,像是要燃烧起来似的。他这辈子恐怕没有什么指望了,但如果拥有了家学传承,将来未必仲叔家不能出将入相。这世最难跨越的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
以后他家里的弟子,出门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士子,走求学之路了。
不用像他这样,求学两年,连字都认不了几个。
两个小时之后,边子白拿着一份他修改过的千字下半部分,坐了官舍的主位,开始朗诵起来。
……
‘赵产良驹,魏有安邑’
‘稻米楚熟、刀伐齐铁’
其他人还好说,公孙鞅正在喝水,却被边子白的一通胡编乱造呛得差点背过气去。南卓等人也愣住了,放下了手的毛笔,不解的看着边子白。
边子白停了下来,眼神询问公孙鞅,后者很厚道的捂着嘴巴,衣袂挡住了涨成通红的脸。可南卓忍不住了,他有种错觉,之前的半卷《千字》如同琼浆玉液,回味无穷。可下半卷呢?犹如一碗烧焦的黍米饭,沙子般的口感,还苦涩无。
边子白当然知道自己的水平,《千字》的原作者可差得远了。根本没办法写出四平八稳,还能回味无穷的章。更何况,《千字》这样的章,肯定是改之又改,修之又修。断然没有一气呵成的可能。这要翻阅多少典籍,查阅多少书籍,才能写完整从三皇五帝到两汉魏晋的几千年?
最让他头痛的是,这将近百字的历史之,很多都是战国后期,乃至秦汉魏晋的典故。让他改,都没办法修改。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改成各国的土特产,风土风貌,名山大川之类的内容,反正出门游学也用得。不算糊弄人。
他要是真准备糊弄人,干脆用《报菜名》充当《三字经》的替代品,作为蒙学儿童的启蒙读物,也未尝不可。反正都是识字而已,都一样。别以为菜谱不常用,没办法作为启蒙读物的教材。真要是大张旗鼓的推广,只要是个蒙童之,有六七个学的是《报菜名》,那么可以想象,《三字经》必然要凉。
更可怕的是,这几千年的历史,竟然被浓缩在短短不到一百字之,边子白心说:“自己可办不到周兴嗣这等水平,反正……凑合听吧!”
还遇到个不开眼的,仲叔牙如痴如醉,宛若置身于名山大川之,赞叹道:“大令的才学真让我等汗颜,如大河滚滚无穷无尽!”
南卓脸色绿油油的,他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