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天河古城(2/2)
老人们的推论令人粲然,但天河市的最初兴起还真的缘于这条大河。
古时候,天河出产一种身材好颜值高的金色鲤鱼。
早在元明时期,馐如仙肴的天河金鲤便贵为贡品。贡品金鲤给天河两岸带来生机繁华,沿岸滩头由最初的寥寞荒芜,孤舟蓑翁;发展成熙熙攘攘,百舸争流的大码头。
那时的天河金鲤鱼,比现在的长江刀鱼还名贵。可惜,后来天河金鲤鱼绝迹了。当初的金鲤,一度让天河光鲜热闹,随后繁华渐渐逝去。
真正使天河市成为历史古城的契机,始于元朝末年的朝代更迭。
风雨飘摇的元朝末年,当时朱元璋并没有传说中的那般厉害。可元朝的拥权重臣和掌兵大将们不思御敌,反倒同室操戈,自相倾轧,起义军才趁机得以壮大。巢之将倾,京都许多对元朝失去信心的贵族富户纷纷出逃。大部分元人直接回了蒙古老家,而部分已习惯汉人习俗的蒙古人则逃到天河一带避险。
现在天河市北郊有一大片荆棘丛生的红土坪,当地人叫它“达子坟”相传是蒙古人的墓地,可见当时来天河定居的蒙古人为数不少。
历史颇具讽刺性,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进bj之前,崇祯皇帝回天乏力之时,元朝末年的情景再现;明朝一些见势不妙的达官贵人,商贾富豪,又携带财宝先行一步逃离京城,天河地区再度成为逃亡迁徙者们的避祸之地。
天河地区屡成战乱的避风港,不是偶然,这和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天河市东西两端都有山麓延出,两条弯月型的山岭向内微拢,半抱着的盆地就是天河市。市区南面,是一望无际人兽难逾的湿地沼泽。
天河地域闭塞,通衢北方各大重镇的路径都远离天河地域。天河地段终年难见喧嚣路尘,很少受外界滋扰。天河地区虽为偏僻,但景色寂幽秀美,环境宜人,实乃倦鸟归巢,行者投宿之地。古人们于乱世中选择天河驻足定居是本能,也是智慧。
天河居民虽外来人口众多,却也相安平和;耕者锄禾,狩者捕猎,渔翁布网,商家守信,一派和谐。不过,自打民国初年,外国传教士在金鼎大街悄悄挖走巨大的金鼎后,就像打开了天河市的潘多拉魔盒,诸多良好的传统意识始被颠覆或妖化。
数年间,仅金鼎大街就有十多家古董店开张立号,外阜古玩商纷至沓来,争先淘宝。繁炙的古玩交易热热闹闹一直到了解放初期,众多古玩商家才偃旗息鼓,或洗手转行,或隐于地下。
时光进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景色轮回,店家遂又挂上人们本已生疏了的古玩店牌匾。很快,天河市的古玩商贩,蛇头掮客,巨贾土豪和七七八八的鉴定专家们粉墨登场,尔诘吾赞,又是一派繁华。
天河市西郊,刚定为新城开发区两三年,山麓下就盖起一片高楼。有关部门出优惠政策,鼓励在河东旧城区开古玩店的商家搬进新建成的古玩城。不过老古玩街青砖碧瓦,古色古香,做古玩生意的氛围颇佳,商户们当然不想搬进缺乏古玩味道的钢筋水泥大厦,免半年租金也不乐意。
不过,也有愿意搬家的,此人就是在天河古玩圈颇有名气的张乾。倒不是张乾刻意想捧古玩城领导的场,也没打算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获得古玩城方面的优惠。只是前一时段,他老感觉有陌生人在自家古玩店前游弋闲转,这令张乾惴惴不安。
张乾在金鼎大街开的古玩店是一座完整地四合院,前端开店,后面居家,就像bj故宫前殿设朝,后宫为廷一般。
一个月前,夜半时分,院中猛犬突然狂吠,张乾睡梦中惊醒,发觉对面屋脊上有人影一闪。当过特种兵的张乾立马持强光手电上了房顶,四下巡视,却无人迹,房顶瓦片亦无踩踏痕迹。
莫非自己眼花?事后张乾虽如此思忖,却还是很快的将古董店搬进古玩大厦。那里监控设施齐全,安保到位,心里踏实。
据说商人选店乔迁,都要先请先生占扑推算一番,张乾并没请高人看,运气却也不错。这几天,乔迁已毕的张乾正想找个由头去见一个绰号叫“大眼儿”的人,恰好就接到大眼儿的电话,说有纹饰精美的商代青铜簋,邀张乾去看货。刚想睡觉就有枕头递过来,张乾欣然应允翌日去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