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乱世靖康 名将宗泽(1/2)
靖康元年(1126)初,在御史大夫陈过庭的推荐下,朝廷召宗泽进京,出任台谏。宗泽一接招书,不顾六十八岁高龄,立即日夜兼程驰赴京师,抵京后即向钦宗“奏对三策”,力主抗金,反对求和,此后又多次上书陈述抗金主张。
金兵第二次大举南下时,钦宗把宗泽派往战争前沿的磁州任知府。同年九月初,宗泽带了十几个老弱士兵,匆匆北上赴任。他一到磁州,就大力发动群从修缮城墙,疏浚护城河,招募士卒,组织义兵,施行兵民合一、边耕边战的办法,“应者云集”:又尽府库所有库银,还捐出自己的俸银,高价购买粮食数万斤,备足军粮。在宗泽的感召下,百姓纷纷“争献金谷”,支持抗金斗争。
同年十月,金兵围攻北方门户真定,钦宗不派援兵,仅授宗泽一个“河北义兵总管”的空头衔,命他率部前往救援。真定陷落后,金兵分路南下,分遣数千骑兵进攻磁州。宗泽披甲操戈登城指挥战登城指挥战头斗,命士兵以神臂弩射之,粉碎金兵的攻势后,打开城门,乘势纵兵追击,斩敌数百,缴获大量战利品。这是宋军首次击败金兵,极大地鼓舞了河朔各地宋军的斗志。
正在滹沱河一带担任防守任务的韩世忠被金兵数万追逼退入赵州城内。敌兵围城数重。城中兵少粮乏,军心不稳,有人主张弃城而遁。韩世忠传令下去,有敢言弃城者斩。当天夜里,天降大雪,韩世忠选精壮士卒三百人,悄悄出城,偷偷摸进金兵围城主帅营帐,杀死主帅,后偷袭金兵驻地,挑起金兵内部误相攻杀。一夜大战,金兵死伤过半,当得知主将被杀,看到遍地都是自家兄弟的尸体,流出的血把雪都染成了红色的,金兵无心再战,溃散退去。
同年十一月,金兵分东西两路先后抵达开封,再次包围了宋都。钦宗任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命他们尽起河北兵马赴京勤王。
十二月初,赵构传檄各地勤王军赴大名府集合。宗泽接到命令后,即率二千士兵从磁州出发,顶风冒雪,率先赶到大名,一见赵构便提出:“京师受困日久,入援之策不可缓”,要求尽快确定出师日期。赵构无意出师救援,对宗泽的建议置若罔闻,不久开封失陷。宗泽又一再要求出师救援,赵构只得拨出一部分军阶交宗泽,命他率先前往开德府。
靖康元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腊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赵构命他南趋濬州、滑州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前往魏县李固渡进行侦察。忽与金兵遭遇。飞一马当先,冲杀过去,轻取敌将首级,宋骑随后掩杀,金兵逃窜。初次小战,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
刘浩军至濬州渡黄河,不料被金军骑兵截断,前军兵力单薄,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这时副元帅宗泽也赶到大名,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转移,只与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
靖康二年(1127)一月,宗泽率部队从大名向开德进发,一路上与金兵连打十三仗,屡战屡胜,进驻开德。飞英勇奋战,以军功迁为修武郎。
二月,宗泽率部继续向开封推进,击溃拦截的金兵,接连攻克南华、卫南、韦城,距开封已不远。这时,赵构却辗转后撤至东平、济州,拥兵观望,坐视宗泽孤军苦战。宗岳飞随军转战曹州,他挥动双锏,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飞因功迁武翼郎。刘浩的二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的柏林镇后,元帅府又命他改隶黄潜善,不再让宗泽指挥此军。这时黄潜善掌握着三万六千人马,却只知保存实力,按兵不动,使只有二万五千人的宗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泽率军与金兵浴血奋战,虽取得了一连串胜利,但毕竟兵力有限,难以打破金兵对开封的重重包围,队伍却也有不少损耗,难以伤及金军元气。
四月,金军从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满载着金帛、珍宝北上,徽宗、钦宗二帝和皇室成员、机要大臣、百工等三千余人都做了俘虏。北宋至此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位,是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高宗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加职延康殿学士。赵构虽起用了抗战派名臣李纲为左相,但仍旧对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颇为器重。赵构采取黄潜善等避战南迁的政策,预备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长安、襄阳、扬州等地。
时年二十五岁的岳飞得知这个消息,不顾自己官卑职低,披肝沥胆,向宋高宗赵构“上书数千言”,其略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