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得风0027(1/2)
新农具的添置,进一步提高了干农活的效率。
可能也是天可怜当时的中国人吧,这几年真的是风调雨顺。
人一旦吃饱了,就有了长期安顿的想法。
人是越穷才越搬家,也许这样才能印证《易经》中的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吧!与此同时,由于中东铁路的全线通车,大大促进了南北物产的交流,孤家子到郭家店也不过100多里的路,当地的土特产品,通过中东铁路输往各地,尤其是俄罗斯。农闲时,鲍家兄弟经常到郭家店打些短工,由于人勤快,日子过的还是很惬意。这样,就把搬家的事放了下来。
这一放就是四五年的时间。
最终下定决心搬家还是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才使得兄弟几人下决心搬家了:
某年的夏天,人们刚吃完晚饭,在外面纳凉,突然间在村头听到几声枪响,人们马上停止了闲谈,不一会儿就听到“突突”的汽车声开进了村子,接着就是叽哩咓啦的听不懂的话和抓鸡鸭鹅子的声音,还有被惊吓的羊,发出了惊恐的“咩咩”声,一下子,把整天村子弄得鸡飞狗跳的。
人们一下子知道了,这是那大鼻子俄罗斯兵开着车,来强行“收购”来了。
当时在中东铁路上住扎的俄罗斯士兵,依靠武力,时常对周边的村庄进行抢劫,当地官员每次与之交涉,俄罗斯的军官就说是士兵到下面进行“收购”来加以搪塞。同时还经常发生俄罗斯的士兵趁机侮辱中国妇女的事,此事发生,让当地的人们颇为不安。
更为恶劣的是,有的人国格尽丧,为图生活安逸,经常把俄1国兵请到家中喝酒,然后让俄1国兵帮着作恶,沙俄兵也趁机挑1逗他们的女人,甚至是没有成家的女儿,这样使俄罗斯士兵的气焰更加嚣张,口口声声的说是中国人主动和他们修好,这样一来让那些正直的家庭很是不安,于是,一些人纷纷搬到离中东铁路很远的地方去住,以求安宁。
此时的鲍金福的长子鲍宪文已经长到了十五六岁了,早已和同是闯关东的柳家的女儿订了婚,因柳家女孩子多,为求安全,决意搬到交通相对闭塞的土岭居住。
柳家决意搬到土岭居住,于是女儿出阁之事自然就提到了日程。
柳家来人和鲍金福商量孩子成亲的事。
最后两家商定,在柳家搬家前,把两个孩子的事先办了,否则等以后再办,路途遥远,颇为不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