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龚永健(2/2)
这显然跟龚永健预先设想的答案有很大的出入,不过这样更好。不是标准答案,但标准答案往往也正是最平庸的答案,那些看似意外的答案才更应该在情理之中。没有错,假如遍地都是这种小吃摊,区区羊血汤又怎么可能让一个人一下子富起来,只是听张卲伟的意思,又似乎还有另一层含义。龚永健还没有弄明白,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示意只是接着说下去。
“一个月一千多块真的算是很多吗?我不知道,不过我觉得,不管怎么说现在摆摊总还算是有一定风险的,万一政策再收紧,让我们这些别人口中的不三不四去干什么呢?总不会有哪家工厂愿意要我们这样的人吧?从前不会,现在不会,将来我想也是不会的。既然是有风险,如果利润还不好,谁会愿意干?话又说回来,外国是怎样的,我没去过,自然说不好,电影确实看过一些的,也不知外国人是不是真的就过得那个样子,如果是真的,既然那些老外可以,凭什么我们就不能。有些人看到别人摆个摊子赚了些小钱就说如何如何,我却想说,指不定将来我们还可以赚更多的钱呢!”
“人不大,口气倒是不小。”龚永康听得不由乐了,龚永健却没有笑。
也许是从前吃了很多苦的关系,龚永康对于现在的生活已经相当满意了,你可以说他是不思进取,也可以说他是知足常乐。相较而言,龚永健的理想较之弟弟可是要远大得多,说是有雄心壮志也好,说是野心勃勃也好,当然,你也可以说成是积极要求上进。临江第二农具修造厂的状况的确是够糟糕的,然而龚永健也明白危机往往也就意味着机遇,这也是为什么龚永健没有急于要求调走。正因为情况已经糟糕到了这个地步,一旦出了成绩才更能得到上级的认可,正因为情况糟糕万一出了状况才不致引来上级的愤怒,同时也正因为情况糟糕,它才并不在政府部门的关注对象之列,相应地便也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而正是这点可怜的自主权让它显得与众不同,在一切都需要计划的时代,让龚永健成为了少数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现在的龚永健正准备着大干一场,他需要有人能帮他一把,又不至于盖过自己的锋芒,最好还是来自体制外的,张卲伟似乎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跟我一起去临江市吧,江左县城太小了,怕是早晚都会容不下你的。有些事,早一步决定,总是好的。”即将告别时,龚永健有些突然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此之前就连龚永康也是一无所知。
这似乎是个很诱人的提议,张卲伟也不由愣了一下,却还是没有马上就给出答复,只是还算冷静的表示自己会认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