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2/2)
对面金军亦是一片鼓噪,虽说马军对付步军只要几个来回就可以稳操胜券,但此时的宋军毕竟以非往昔相比,他们手中的钢臂弩灵巧轻便,对骑兵的杀伤力即快又准,不能等闲视之,当然还有杀伤力强悍的神臂弓,更让金军胆战心惊。
但呼沙呼做为行军万户,自然有他的一套经验,尽管宋军军械犀利,在他眼中这群没有战车护卫的步军军阵,绝对经受不住他几个不要命的冲锋,而且他有时间等待不用贸然发动无谓的冲锋,宋军却不能不对他的马队进行冲击,因为前面有内黄县城需要救援,在滑州战场上金军占有巨大的局部优势。
宋军两千步军组成一个不大不小的军阵缓缓开来,呼沙呼立即传令整个马队散开,用两个千夫队对宋军进行包抄,再组织一支三百人组成的重铠马队对宋军正面进行冲击,尽管不是最精锐的铁浮屠,但也是相当有摧毁力的马队。这是金军惯用的标准战术,在往昔的战斗中即便是胜不了宋军,也不至于被打的落花流水,此时用上对付宋军一个小军阵,威力自然极尽犀利。
宋军军阵开始在旗号的指挥下缓缓停了下来,最前面的神臂弓弓手立即在各部将校的号令下,来了一轮齐射,随即在大牌手的护卫下飞快地向军阵内寻求掩护,并开始组织对金军马队进行遮断性射杀。
实际上金军两翼包抄的马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正面突击的重铠马队,只有这支部队取得突破之后,两翼的金军马队才能大逞淫威,不然轻装马队很难对组织严密的步军形成有效威胁。这些马军虽然不能号称铁浮屠,但他们也算得上战场上装备最重的马军了,前锋上的长枪手面对他们泰山压顶般的冲锋,很多人脸色都变了,双腿打着哆嗦,手中的长枪也不由自主地颤抖。
“稳住——大牌稳住,长枪向前……”各队的队官们用几乎是嘶喊的声音发布命令,从他们沙哑的嗓门、瞪的大大的眼睛中可以看出他们内心深处同样是充满了恐惧。
在神臂弓与钢臂弩三轮齐射后,残余的二百余名金军重铠马军已经冲了上来,一阵金戈交错、令人眼花缭乱的瞬间,也不知多少人在这一瞬间倒毙在地,总之,长枪阵还是没有能够顶住这一波马队的冲锋,正面被冲开一个大口子,金军重铠马队顺势向军阵内冲击。
但拱圣侍卫大军也不是吃素的,原本步军军阵就很难抵抗马队的强大冲击力,被冲开军阵是必然的结果,而关键在于军阵的两翼能够顶得住金军轻装马队的骚扰,整个军阵能否在马队冲击的过程中,最大可能地把马军分割开来,减缓马军的冲击力,使他们丧失冲击力。而快速弥合军阵的能力又能够让步军在第一轮打击后把马队困住,因为丧失了机动性和冲击力的马军很难在步军围攻下脱险。
虽然随着步车军的大量编组,宋军在征伐夏国的时候已经很少用步军对付
马军的战术了,往往都是在战车之后以逸待劳,用远射兵器打击敢于靠近的马军,更何况在收复灵夏后,大量的战马装备禁军,使宋军的战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今天看来是不行了,老传统还得重新拾起来,幸运的是拱圣侍卫大军内部编有纯步军部队,步军打马军的战术并没有丢弃,而且尤其是小规模的马步作战,是经过很严酷的近乎实战环境下的训练,毕竟以往沿河的战斗都是小规模的。
就在金军重铠马队冲入军阵之中后,两翼的宋军弓弩手竭尽全力地发排子箭,阻挡两翼的金军马队迫近,军阵内的步军不断让过金军马队前锋,而从两侧不断地截断后面的马军将吏,一次十几人、几十人,当百余名金军马军将吏从后阵冲出来时,宋军的前阵已经重新弥合,军阵中也散落着一片又一片的金军落单骑兵。
死——这些骑兵的命运就这样被注定了,毫无悬念又好不令人悲怜,军阵内的宋军步军手持重斧、斩马刀,把这些丧失机动性的骑兵分割开来,几个人对付一个,逐个地一一绞杀,有的金军骑兵被直接在马上砸死或是捅死,有的可就惨了,他们被跌落的战马掀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就是身穿布衣的人在马上摔下也得半天爬不起来,更不要说这些身披重铠的骑兵了。在他们落地不起后,宋军并没有用大斧砍杀他们,而是用斩马刀直接砍下了他们的人头,有更甚者,拔出腰间的短刀、匕首,给他们轻轻地抹了脖子,这样做可以不损坏他们身上的铁甲,因为这样的铁甲造价极高,宋军保留了这些铁甲的完整性可以直接拿过来穿用。
金军第一次冲锋以失败而告终,而且还是惨败,重铠马队的将吏损失了一半以上,剩余的人在两翼马军的掩护下,绕过宋军军阵,在宋军的侧翼与另一支前来增援的重铠百夫队会合,准备下一轮的侧翼冲杀。
实际上呼沙呼对第一轮丧命的军卒并不过分关心,不就是百余人嘛!冲击防守严密的军阵哪有不死人的道理,他还要不断地命令马队进行轮番冲击,直到打垮宋军步军军阵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