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渡口之战(2/2)
一张帛书暴露出来,庞援展开一看,上面清楚的画着这一带的地形,地图上清楚的标明了蒲阪、夏阳、安邑、临晋四城的位置,还清楚的画上了代表行军路线的箭头。帛书下面有一段话,“连日暴雨,河水必涨,如船只不足,上溯夏阳,轻骑以夺安邑,将军可胜,临晋不攻自破。”
短短的一段话,庞援心中的担忧顿时为之一扫,兴奋的站起身来的同时,庞援不由的慢下了脚步,低声自言自语道:“真是料事如神么?”
蒲阪论人口充其量是个镇,作为渡口的重要性,这才有三千秦军驻扎于镇中,作为防御用的土墙只有五米上下的高度,且没有护城河。连日的风雨虽然给联军的前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但也让秦军放松了警惕,风雨后的静谧中,城墙上站岗的士兵,靠在城楼的灯笼下,十几个士兵抱着戟正打着瞌睡。根据秦军以往的作战经验,联军应该还在数百里之外的函谷关一线,蒲阪这地方,虽然也是渡口,但属于大后方了。
数百赵军在黑夜中飞快的靠近城墙,云梯无声的搭在墙上,黑暗中只见士兵的影子在不断的向上。站在高处,庞援虽然看不见城墙上的变化,但城墙上的灯火没有移动的迹象,说明一切顺利。
终于,城楼上的灯笼被举了起来,一左一右的摇晃着。
“出击!”庞援悬了半个时辰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城门在黑夜中咿呀的响了起来,惊动了附近一个照例巡逻的秦军小队,巡逻队没想到赵军会出现,听见动静还有点漫不经心的走来时,一通弩机响后,十余名秦军几乎没造成多少响动,就被射成了刺猬。
城门外,赵军铁骑如流而入,城中秦军还在睡梦中时,无数的火把已经把秦军团团围住。
“不得走了一个秦兵,迅速抢占渡口。”庞援连续下着命令。
军营中的秦军惊慌着冲出营门时,迎面看见的是无数的火把下,赵军骑兵排好了冲锋队型,前排的赵军人手一弩,抵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半个时辰后,所有秦军和百姓被集中起来关押,庞援下令,无论秦军还是男女,一律眼蒙黑布,用绳索串起来。
彻底占领蒲阪后,庞援领着手下出现在渡口,浑浊的河水奔流而过,庞援站在岸边,默默的注视着对岸。
河水流至蒲阪,河面为之一阔,水流也没有上游湍急,这也是铺阪成为渡口的主要原因。
黑夜中有士兵急忙跑来,低声向庞援的副将作着汇报,副将不住的点着头,让士兵退下后,疾步走到庞援身后,拱手道:“启禀将军,据秦军守将招供,连日暴雨,河水上涨三尺,如我军渡河,来回至少一个半时辰。”
一百条渡船,一次运送三千士兵,即使没有秦军阻击,八十万联军,光渡河就得二十多天,等联军全部渡河而过,黄花菜都凉了,这仗也别打了。为今之计,只能打对岸渡船的主意了。
“夏阳情况如何?对岸船只多少?”庞援没有表情,冷静的问着。
“秦军交代,夏阳一带只有一千秦军,渡船约有八十只,不过夏阳一带多有渔民,民间船只可供收罗。对岸渡口还有船只三百余只,这是方圆百里内所有的船只了。”
“传令下去,立刻将所有船只拉上岸,用战马驮着。你带两万人,给我守住渡口,其他部队,立刻连夜出发。”庞援说话的时候,心里已经对韩非的话没有任何怀疑。
是夜,庞援亲率三万骑兵,奔袭夏阳,凌晨前结束战斗,夺得渡船70余,庞援得手后,立刻强征民间渡船40余艘,同时征得船夫数百。
运气似乎也一直关照的庞援,暴雨停止后,河水并没有继续大幅度的上涨,原因是上游没有降雨。庞援第一时间就率领大军过河,天黑之前,三万赵军全部顺利渡河。
过河之后,庞援吩咐士兵,押送渡船回蒲阪,三万赵军分兵两路,一路万人直扑安邑,庞援率两万人直奔临晋。
安邑临晋秦军,没了到赵军突然出现在城外,城门被化装的赵军士兵控制,赵军蜂拥入城,秦军于慌乱中不敌,安邑,临晋守将战死,联军渡河的一切阻力消失。
得了庞援占领蒲阪的消息,信陵君下令联军连夜行军,庞援占领临晋,夺取渡船的次日凌晨,走在最前面的韩军赶到蒲阪。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