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颍川望族(2/2)
“人生际遇之奇,当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看着眼前这熟悉的山水平畴,荀攸不由得出一声感叹。
天空晴朗,微风拂面。颍水在前方静静的流尚,如一条飘动的白色绸带,一头连着隐隐地嵩山。一头探入无尽的田畴之中。岸边的嫩草初生,不过寸许,细细的有如茸毛,微风吹来,轻轻摇拽。水流清可见底,细小如手指的鱼儿在白沙上游动,忽见人影,一下子向深水里钻去。
小时侯,荀攸就无数次在这河边游戏,钓鱼捉虾挖泥鳅。回家被老人责问,说不象是大家主儿的子弟,失了规矩方圆……
自束读书,他以聪明闻名于世,27岁,就被大将军何进征召入京,当上一个黄门侍郎。他那时一身白衣。前往京城,满腔心思打算做出一番天大的事业来,到今日整整十年,回如同一梦:当过大将军府地座上客,也当过大理寺的阶下囚,吃过山珍海味,也啃过牢中馊饭,曾经名动天下,也曾孤苦无依,眼见得城头变幻大王旗。曾经不可一世的太后,外戚,宦官,一个接一个地倒了,董卓上来了,董卓被杀了。王允掌权了。王允失势了……他一直认为王允是个了不起的人,普天之下。只有王允除掉了董卓。可是自到并州,王允却完全变了,他整天不是醉酒沉睡,就是对着西方哭号:“陛下,老臣是忠臣啊。”不到一年,他却好象老了二十岁。他不问军政,不理民事,匈奴过境他不管,黄巾军闹事他不问,袁绍把手伸进并州,他也不在乎。这一年来的并州事务,都是荀攸自己在苦苦支持。没有亲信,没有朋友,眼之所见,竟没有一个可用之人……
吕布越来越狂傲,越来越自大,他开始把手伸向整个并州,不再事事向王允请示,他把自己视为并州之主——可是,他却不知道如何来做这个并州之主。他更喜欢的是带着一群人在龙山打猎,骑马射箭,而不是坐在府中处理军务和政务。
这样一个吕布,是可以依靠得么?
荀攸不知道。
如果,吕布和武力加上自己的智谋,那将是多么强大而可怕的组合,这样的组合,能让天下为之颤抖。可是,吕布在很多时候,把自己当成一个下属,而不是一个合作者,这让荀攸是很不满意的,在荀攸的心里,就算是这个组合,也应该是由自己主导的。
此次来颍川,固然是因为吕布想要报一箭之仇,但是荀攸自己心中未始没有想法,颍川多杰,占了颍川,自己就能多好多地帮手,那样无论是并州还是陈留、颍川二郡,自己的势力都会极大的增强,吕布那个没脑子的家伙,就会被自己弄得团团乱转。
荀攸弯身捧起一掬河水,正要饮下去,忽然看到沙间有什么白色的东西晃了一下眼睛,定神细看,竟然是半片骷髅。荀攸手一抖,水全沿着指缝流下去了。荀攸忽然记起,一年前,郭、郭汜攻入陈留和颍川,对当地大加屠戮,自己家中,也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那时,正是小师弟刘琦出兵,消灭了李、郭二人……想到这里,荀攸心中微乱,原本十分的快意减少了七分。虽然这里是自己地家乡,但是自己还能成功的说服家族支持自己,并且与刘琦做对么?
颍阴县位于颍水之南,是荀家的立家之地。荀攸的祖父共有八人,号为“八龙”,都是名动一时的人物,不少人都当了大官,六叔祖荀爽,当到司空,而荀攸的祖父荀昙当到广陵太守。荀攸的父亲荀彝,作过豫州从事,在荀攸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一直跟着叔父荀衢长大。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荀,是荀攸的叔叔,年纪比荀攸还小,但是智慧绝伦,识穷天下,年少时,南阳何见到他很吃惊的说:“这是王佐之才也。”董卓之乱时,他要求外调,被封为亢父县令,但是他却弃官回家,对家中父老说:“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不可久留。”不过家中人大部分都心怀故土,不肯轻易搬家,只有荀带着自己那一支宗族去了冀州。眼下荀家地主事之人,正是把荀攸带大的叔父荀衢。近年来天下动乱,荀家也建立私兵,建设坞堡,遍布颍阴、颍阳、阳翟等县,与陈家、钟家形成掎角之势。加上门生故吏,实在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只要说服的叔父,颍川的一半就算是自己的了。
眼下,吕布按照自己地部署,秘密调派士兵,准备突然进攻颍川,他将一直打到许昌,吸引朱治等人地注意力,当他们集中在那里,而刘琦还没有来的时候,自己就会从中取事,必可一举定颍川。
渐次行来,荀攸免不了有种近乡情怯地感觉,这一路上,颍川萧条了许多,原来热闹繁华的村落,好多都只余残垣断壁,静静悄立,任凭风吹雨打,似在讲述着曾经生过的可怕的事情。
原来这条路上,有多繁华:近荀家庄二十里,就能看到数不清的车辆行人向着这个方汇集,游学的士子穿着书生服,腰间悬着美玉和宝剑,一路谈笑着向前,连空气中都带着浓浓的学究气。可是现在,却萧瑟冷落的让人觉得窒息。
前面终于到了荀家了——可是,眼前的一切,却不复荀攸记忆中的那个村落。
整个村子收缩了三分之二,原本的学堂完全塌毁,余下的村落却修起了高高的堡墙,时有庄丁拿着兵器在上面放哨。
“什么人?站住了!”看到荀攸一行人,庄上庄丁大喝起来。
荀攸站定,回手让从人止步,自己向前几步,清声叫道:“回报家主,就说不肖子弟荀攸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