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袁绍的决定(2/2)
“曹将军,请随我来。”一名侍卫走了过来,在前向为曹操引路。
曹操点点头。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袁绍的亲军,个个都是很漂亮的小伙子,穿上笔顶的军装,一个个显得英姿飒爽可是,曹操搞不明白地一件事是,这是军队,个个都那么漂亮有什么用?对曹操来说,一个力大无穷的五大三粗丑八怪,比十个美丽的花瓶都更重要。袁绍这些侍卫,武力连自己都比不过吧。由此也可以知道,袁绍的真实实力,远远不象他自己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强大。如果自己的对手,是袁绍就好了。曹操这样想着,但是很可惜,他的对手,却并不是袁绍,而是刘琦。当年与袁绍等人商议,调刘表去荆州的时侯,怎么就没有想到,在小小的高平,居然藏着一个刘琦,而这样一个小小地刘琦,却改变了整个天下地走向,成为了汉室重兴的一根支柱。自己所有地失败,所有的悲剧,似乎都是从遇到刘琦开始的,遇到他,自己丢了兖州,丢了徐州,失去的最忠心的将领和最出色的谋士,被迫投靠袁绍。而袁绍,却远远不能让自己施展自己的才华。
“明公。”走进大殿,曹操就看到袁绍正坐在案前独酌。青铜独脚毕方灯照耀下,袁绍的影子显得很有些孤单。这个心高气傲的人,比自己还要承受不起失败的打击吧。
“孟德,你来了,快坐。”袁绍见到曹操,很是亲热。他与曹操,从很早就是朋友,小时都是雒阳城的恶公子一流的人物,整天走马斗犬,喝酒闹事,雒阳城中,少有不怕他们的。“来,陪我饮上几杯。”
“是,明公。”曹操跪坐在下手,拿起长柄的酒勺先给袁绍的酒盏满上,又给自己满上,“明公,请。”
袁绍和曹操一碰杯,然后一饮而尽。
“看起来,明公似乎有心事。”曹操说道。
袁绍摇头一笑:“眼下千事万事集结在一起,要想没有心事,如何可得?孟德,你我二人,自幼相交,可算是知己。有些话对别人说或许不方便,但对你说,也就无所谓。你说,我们束发读诗书,为了大汉剖肝沥胆数年载,最后却是落得一个没下场,唉,世上之事,为何竟如此难测?有时想想,我当真是有些心灰意冷了。你也知道,刘协不是天子所出,我立刘和为帝,却是一心为了让大汉还能延续一脉香火,可是想不到,刘和不识抬举,居然逃走,而且在襄阳对我大肆诽谤,他刘家这样行事,让我如何能够心安?你说,面对这种情形,我如何能够再忍下去?”
曹操点头:“明公所言不差。刘和离去,对河北打击太大,民心不安,军心不稳,这也是事实。”心不不由微微一动,袁绍这报怨是什么意思呢?
袁绍道:“天下大乱,汉室衰微,四方豪杰并起,正是英雄用武之时。你我二人,为了汉室兴义兵争讨天下,想不到,却被汉庭视为乱臣贼子。古人言,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我意已决,当另推英主,重立朝纲,扫荡天下,孟德以为如何。”
袁绍要公开造反了。这样的消息,无论传到哪里,都是一颗巨大的炸弹吧。曹操眼神略一乱,随之就微笑起来:“明公既有此心,可曾与手下诸人商议过么?”
袁绍摇头:“我这不先与你商议呢么?”
曹操笑道:“明公,以操看来,明公称帝,最为合适。”曹操并没有任何的掩饰,直接就把袁绍想要的话说出来了。眼下刘和丢失,这个幌子不能再挂了,可是,把袁绍自己挂上去,结果又会如何?曹操并不看好这一点,但是曹操却知道,自己眼下,并不适合当那个直谏的人。
袁绍听曹操直接说出这句话,心中高兴,却虚伪的连连摇头:“绍人老德薄,如何能担当如此重任?”
曹操知道自己所料不错,心中如电闪一样打着主意,盘算着拥立袁绍之后的结果和如果不拥立袁绍可能带来的损失,他发现,他现在的情况,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违背袁绍的意图,只有支持袁绍达成他的目标,他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袁绍的支持,才可能重新拥有力量。
曹操决定了,他要全力支持袁绍称帝,并且帮助他平定幽州的敌人,通过这种方法,他可以重新拥有自己的军队,重新拥有自己的权势。在这个连田丰、沮授都反对袁绍称帝的时刻,自己作为袁绍的重要助手能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自己如果能够顺利的消灭冀青幽并四州中所有的敌对势力,对袁绍也将起到重要的帮助。这是互惠互利的。对袁绍而言,这或许是一场灾难,但对曹操自己而言,这或许是他重新一飞冲天的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