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学武艺刘嘉山中遇豪杰(1/2)
刘嘉出门一看,果然,栅栏门口不但站着三子和王伯,还有几个村里的小伙子也跟在他们身后,手中提着大包小包不少物件儿。
“小兄弟,我们投奔你来了,不知你肯不肯收留我等呢?”王伯笑呵呵的说道。
刘嘉大喜,“王伯,你们这是……?”
一面说着,一面赶紧打开营门。
“回去以后,我越想越觉得惭愧,又放心不下你们,就和三子一商量,反正我们爷俩儿也没什么牵挂,干脆上山投奔你算了,这三个后生平日里和我学些拳脚,得知我的打算,他们既没有家室羁绊,就都要和我一同进山。”
说着王伯转身喝道:“你们还不快来拜见刘公子。”
几个人赶忙上前,抱拳行礼。
刘嘉心念一转,赶紧打开虚拟界面,果然人口数由2增加到7,不禁心花怒放,赶紧扶起几人,然后安排众人用饭休息不提。
第二日清晨,刘嘉起床以后,见到王伯正教导三子他们站桩打拳,不由提起兴致,上前仔细观看。
“都是些粗浅拳脚,让公子见笑了!”王伯见刘嘉走了过来,连忙说道。
“王伯客气了,我看他们练的很好,想不到王伯还是武学大家。”
“公子过奖了,我哪里是什么大家?这些只不过都是军中基本的技击之法而已。”
刘嘉前世的时候就一直好奇,到底三国里的武将会不会什么武功秘籍,像什么百鸟朝凤枪啊,盘蛇七探枪啊,到底存不存在呢?于是开口问道,
“王伯,当今世上,何人武功最高?”
“武功?你说的是技击之术吧!这我可说不好,不过听人说辽东王越,善于击剑,称于京师,无有敌手。”
王越,刘嘉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没有什么深刻印象,想来不是有名的人物,他仍不死心,继续问道:“王伯在军中时,可曾听说哪位将军最善于技击呢?”
王伯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统军大将,自是坐镇中军,发号施令,排兵布阵,临机应变,作战时只需军令严明,将士用命即可,哪还用得着亲自上阵厮杀呢?再说阵前厮杀,靠的是力气和胆量,技击之术,作用不大。”
刘嘉一想也对,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主将乃是军队指挥系统的首脑。主将一失,三军尽墨,所以全军上下应该要全力保护主将的安全才对,哪能动不动就让主将冲出去玩命,小兵站在后面看热闹,一旦主将阵亡,全军崩溃,一哄而散,也未免太不可思议了些
再说大将身为全军统帅,主要要有指挥才能,而不在于“匹夫之勇”。
《孙子兵法》说,为将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项基本素质,其中却并无“力大”、“能打”等指标要求。
白起不见得武艺高强,也能把四十万赵军“尽坑之”。韩信怯于私斗,甘受胯下之辱,日后却助刘邦打下了汉家天下。至于卫青、周瑜、李靖等人,更是从没听说他们怎么能打,却丝毫不负古之名将的美名。
“唉,演义,演义,什么东西一演义就坑爹啊!”刘嘉心中叹道。
不过此时他刚刚起家,只有十来个人七八条叉,免不了亲自上阵与人厮杀,所以刘嘉觉得还是学些格斗技击的好,当下向王伯说了,王伯自是用心教导不提。
练了几日,刘嘉发现自己的身体经系统强化后,果然极为不凡,不但力气大了许多,眼力、记忆力和反应速度也提高了不少。
王伯教他的招式和技巧,他很快学了个通透,让王伯不禁赞叹他天赋异禀,也使得三子等人对他是羡慕嫉妒恨。
技巧掌握后,剩下的就是坚持苦练了,于是,王伯就开始教他弓术。
中国古代一直使用的是“中国式射箭法”,讲究“虚胸实腰,前推泰山”,主要靠大拇指发力拉开弓弦,这就使得拇指被咯的疼痛,容易受伤,所以人们发明了扳指,套在拇指上保护,因此扳指并不是清朝才有的东西,早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被人们使用了。
王伯用虎骨做了一只扳指,刘嘉把玩着感叹不已,“这玩意儿要是能带到21世纪,得值多少人民币啊?”
将基本的射箭姿势掌握后,刘嘉就经常到山中射杀飞禽走兽,练箭之余还能打些山珍野味,一举两得,岂不乐哉?
这日,因为山谷中的鸟兽都被吓得远遁了,他便出谷走远了一些,不多时,便发现了一只野鸡停在树干上,当下拉弓搭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