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射日英雄 上(2/2)
眼下岛上已经有接近千名义军,而岛上接信后转移山林的义军力量尚有四五千,大股的四五百,小股的二三十。在义军和洪门的配合之下,正66续续在往澎湖南面而来。
“义成兄,再走一个!”
带兵操练,季风自有弟子部将,根本不须自己操心。而林少猫抗倭数年,手下能人无数,也不用亲力亲为。
闲下来,相见恨晚的两人把酒言欢,叙说往事,展望将来。除了季风的真实来历,两人几乎无话不谈,了解越深,季风对林少猫的敬重愈厚。
林少猫,人称林猫儿,原名苗生,号义成,浑号少猫、小猫。阿猴(今屏东县屏东市中心)人。
台湾林姓仅次于陈姓而居台湾十大姓第二位,是一个很大的族姓,林少猫先祖为大6人,先辈是广东东部的客家移民。
种稻碾米,滨海贩鱼,鱼米之乡。从阿猴西去,台南平原是全岛最大的平原,地肥水美,为岛内农业最达的地区。阿猴所处的屏东平原则是台湾第二大平原,亦是著名的农业产区,而台湾最主要的农产品就是稻米。至于台湾南部沿海地区,渔业更是十分达。
初,林少猫世居阿猴东门外,经营着一家名为“金长美”的碾米厂,且身为厂东。此外,他还支配着当地的鱼类和豚肉市场,堪称当地的望族。
乙未年,倭奴侵台。
抗倭救国,匹夫有责。名外大贾,义应守土。用广泛社会联系,展运筹经略之才。
“如此江山,沦于夷狄。我辈岂能忍气吞声,偷生其间?”
当乙未割台消息传来,民心仇忾沸扬之际,林少猫感于义愤,登高一呼,便即集合数百地方子弟投入黑旗军中,并转战台湾中南部,为拒倭保台屡建战功。
后,刘永福内渡大6,林少猫又以其独具的威望和杰出的才干,集合各路大军,以新的方式灵活机动地打击驻台倭奴,遂被推举为台湾南部的抗倭盟主。
虎威猫戏,相映成趣;大狮小猫,各领风骚。抗倭“三猛”,三者皆猛,又猛猛有别。北猛简大狮乃粗犷之猛,狮口如斗大声吼。中猛柯铁乃威武之猛,虎啸向天倭兽抖。南猛乃迅捷之猛,猫有九命悄声走。
1895年底,台湾抗倭战争进入新的阶段。此时,林少猫的抗倭意志未有稍减,然却暂时掩藏行迹,潜回阿猴老家,表面经营旧业,且与屯驻阿猴的倭国宪兵往来应酬,渐渐取得宪兵的信任。但在暗中却秘密联络分散的抗倭力量,一方面与郑吉生等公开举事的义军领保持密切联系,另方面直接部署手下的抗倭骨干不断四处活动,或为义军筹集枪械弹药及粮饷,或不断偷袭对倭奴进行打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倭国驻军虽寝食不安、疲于挨打,却怎么也摸不到对手何在,气急败坏之余,不得不承认:林少猫此人“长于计略,有神出鬼没之妙术与指挥数千抗倭军之雄才大略。”
1896年4月1日,倭国布《关于在台湾实施法令之法》。该法为倭奴统治台湾的基本法,因以“第63号法律”颁行,故又称“六三法”。依据这一法律,倭国所派“台湾总督”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对台湾人民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6月1日,倭国第二任“台湾总督”桂太郎到职。这位6军中将接过前任手中的屠刀,继续血染台湾。
不久,倭奴便于6月间一手制造了“云林大屠杀”惨案,一时间阴风萧萧,哀声魈魈。
林少猫怒不可遏,决定施以重拳。
1896年9月21日,义军领郑吉生率部数百人大举袭击阿猴街宪兵屯所,用汽油将其驻所彻底焚毁,战斗异常激烈。而这一行动的全盘计划皆出于林少猫之手。
不但如此,起事义军就以林少猫的家宅作为主要阵地,且数百人的伙食皆由林少猫所供给。
经此一役,林少猫的抗倭面目也就暴露。但他早已踏上抗倭救国的不归路,此次举事,不过是审时度势、待机而动。故此战斗一结束,他便义无反顾、抛家弃业,率部游击,被推为南部抗倭义军的盟主时年方33岁。
1o月14日,倭国第三任“台湾总督”乃木希典到职。
又是一位6军中将,更是1895年侵台倭奴三个师团长之一。
然而此时林少猫的抗倭身份虽已暴露,但倭奴仍然未能知其底细。又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倭**警虽曾获得若干义军的文告、函读,上面赫然印有“管带福营中军左营关防”的大印;同时也知林少猫是原阿猴金长美号碾米厂的厂东,然却一直未能得悉这二者之间有何联系。
乃木希典苦苦思索:以昔日黑旗麾下神勇将领这一颇具影响力的身份,挥着南部抗倭领袖作用的这一人物,究竟是何许人也?
这是一个令其恐惧而又难解的谜。
也许倭奴应当想到,此人便是林少猫。因为正是这个林少猫,率部转战于阿猴、凤山、潮州庄、下淡水等地,屡屡重创敌军,抗倭旗帜始终高扬。
也难怪倭奴无以确认此人便是林少猫。因为也正是这个林少猫,足智多谋,机敏过人,深藏善隐,神出鬼没。倭奴倾尽全力,终无所获。
少猫弓身,如箭在弦。
戏鼠者,射日也!
“义成兄手段鬼神莫测,当真高明!当浮一大白,来,满上!”季风举杯邀战,与林少猫满饮。
“痛快!”
一更完毕,求收藏,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