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大好(1/2)
中华山,复兴堂。
经过了大半年的展,在数十位江湖大佬的联络、撮合之下,如今,众多洪门分支已经投入山门,成为复兴堂分堂口,势力遍布大江南北,东洋南洋,堂中弟子数十万。
犹如一盘散沙般的江湖会党,经过整顿清洗,聚合成一股力量。那些不服统属,或者为非作歹的江湖势力,在复兴堂庞大的组织和雄厚的财力碾压下,如同土鸡瓦狗般被打压,打击,瓦解。
如今的张柏雄,已经是名传四方的江湖大佬,与焦大峰、、邓文辉、刘公等老一辈会执牛耳号令各路豪杰。
钱财这东西,不能吃不能喝,却是建立地下势力所必须,招人要钱,办事要钱,收买贪官污吏更是要钱。好在有季风雄厚的财力支持,几百万两白银砸下,顿时有了可观效应。所谓钱能通神,虽然有些夸大,却也接近事实。
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张柏雄等地字辈,玄字辈弟子拉拢各方势力便轻松得多,用银子开道,晓之以大义,又有庞大的武力为依靠,哪个不长眼的敢抗拒大势?
于是乎,只要是秉承洪门宗旨展起来的江湖会党,如青帮、红帮、哥老会等等各地势力,纷纷聚拢在‘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大旗之下。
满清衰败覆亡,已经是大势所趋,只不过早晚而已,有见识的人物自然早有推翻**朝廷的愿望,所缺者,不过是出色的领导者、组织者以及组织制度、财力物力的支持。
这就是顺应潮流大势的好处,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逆潮流而动,则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
季风离开香港这几个月,一直以涠洲岛为中转站保持和堂口的联系,堂内下属的内政、外交、交通、军务、参谋、财政、组织、文牍各部在一众弟子的主持下按照季风指明的大方向逐步开展。即先从展会众着手,团结同门会党,再联合工商各界,以壮声势。
这几个月,除了在大6,台湾,南洋甚至是倭国等地的扩张,美国、欧洲的华人势力也已经展开了联系。前文已经有过交代,海外华侨大半是洪门会众,不是核心骨干,就是外围会众,要不就是会中家属,鲜有不服洪门管理的。
各国的唐人街,更是洪门势力集中地,只不过因为交通不便,联系不畅,各国洪门难以联系,各自展,是以呈现一盘散沙的情况,很多地方的洪门成了类似于兄弟会、同乡会、互助会这样的组织,甚至成了黑恶势力,完全忘记了洪门宗旨。
然而,即便是一盘散沙,五千万海外华侨,其力量一旦爆出来,那是相当可观的。有鉴于此,季风便指示堂口积极联系各地洪门,尽量使各自为政的势力统一起来,即便不能收服,至少也要建立同盟关系,相互照应。
因为天下洪门一脉相承,同气连枝,有着相同的理念。虽然各国洪门会众流落海外多年,报效国家的愿望却更加强烈。盖因为他们饱受了国家积贫积弱导致的歧视和欺辱。所以季风提出的洪门新章程也就很快为众多同门所接受。
季风改组洪门之后,香堂上只供奉炎黄二帝和洪门五祖牌位,即洪英、傅清主、顾炎武、黄梨洲、王夫之。会中宗旨也改为以中华为名,以复兴为号,驱除鞑虏,复兴中华。
更改了宗旨,简化了章程,却使得洪门组织更具活力。而放弃反清复明这原来宗旨,代之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则顺应了历史潮流。
只要是有识之士,都能从新洪门的改制中看到新气象,找到开辟未来道路的希望。这些有识之士所领导的洪门分支中,便有美洲致公堂。而致公堂的堂主,美洲华侨领袖司徒美堂,此刻已经抵达香港,期待着与季风一晤。
七月初,季风结束了台湾事务,将军政大权交托给林少猫、丘逢甲两位,便率领舰队南归。有了三艘军舰加入,龙虎卫船队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支小型舰队了。
在涠洲岛休整两日之后,他将琐事安排给6虎等弟子管理,自己则轻装简从,带了陈姝和林白羽、杨方云等护卫,坐了一艘游轮前往香港。
七月中旬,在新世界集团专用游轮码头上,几十名洪门脑,几百名弟子以及新世界集团下属各公司的高级雇员们终于迎来了季风的豪华游轮。
码头上迎接季风的有复兴堂副龙头焦达峰、坐堂大爷张柏雄、刘公、陪堂钟鹿鸣和邓文辉、郑士良、孙武等堂中执事大爷,还有陈少白、杨鹤龄、杨衢云、谢缵泰等集团公司高层。而艾玛和莉迪亚作为公司股东,也在欢迎的行列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