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雇佣军团(1/2)
有钱,就不愁招不到人。
展雇佣军,倒也是一个急扩张的思路。
即便在后世,使用雇佣军也是迅增强战争实力的有效方法。
前提是,要花钱。
而现在季风的状况就是:不差钱。
在后世战火纷飞的索马里,只要赏碗饭吃就有人卖命,在这个时代,赏碗饭吃照样有人卖命。就是按照廓尔喀雇佣兵的薪酬水准,就是招募百万佣兵每年也不过一两亿美元的支出,而一百万支步枪的成本,也就是一两千万美元。
当然招兵买马不是简单的算术题,管理,训练,后勤都不是只花钱就行,麻烦多多。
不过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雇佣一批精锐佣兵作为骨干,再招大群炮灰和敌人换命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雇佣军”,在英文里是“惟利是图者”的同义词,中国古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正是对这类人的生动描述。从古希腊时代开始,雇佣军就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以“战争”和“冒险”为职业出现在世界舞台。
到了19世纪初期,英国向外扩张时使用了大量的雇佣军。他们打仗时是军队,掠夺资源和进行商业合作时就以公司的面目出现。
冷战时期,美国在一些特殊的军事行动中也使用了雇佣军。1961年4月,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1ooo多名雇佣军入侵猪湾,企图推翻卡斯特罗的革命政权。世纪7o年代,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在非洲、甚至从美国招募了一批雇佣军,组成伊斯兰军团,最多时达到1万人。
事实证明雇佣军是有战斗力的,而且,许多个世纪以来,雇佣军的战绩都相当出色。
雇佣军的战斗力强,价钱也不太昂贵,因此雇佣军作为“战争工具”大受欢迎。
雇佣军以个人或小团体为单位,策动政变、绑架、暗杀、劫掠财物,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形象极坏,被称为“战争动物”。
雇佣军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种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为了钱而冒险,也有因为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而战的,还有厌倦了平静生活想寻求刺激的。
雇佣军是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和一切后果而受雇于任何国家或民族并为之作战的职业士兵。
从古罗马军队中的野蛮人到后殖民主义时期被流放到非洲的欧洲囚犯,雇佣兵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群“要钱不要命”的乌合之众。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雇佣兵给其他人带来的只有死亡和痛苦,而促使他们打仗的惟一动机就是钱。
招募雇佣兵,当过兵的是最好的,如果当过特种兵那就更好了。招募对象包括,平民、前军人、亡命徒等,总之想要加入,通过考核就可以。世界比较正规的雇佣军部队如法国外籍兵团就是不管你从哪里来、不管你曾经干过什么,只要你报名通过考核就可以加入,加入后再按它的一套训练方法,训练完毕后,分到各外籍兵团部队中。据说尤其喜欢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听指挥,且能吃苦。
尽管后世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使用雇佣军,但实际情况却是,到百年之后,雇佣军的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充。在全球许多的热点地区,都不乏他们的身影。
在世界各国众多的雇佣兵中,要数尼泊尔的廓尔喀雇佣兵最为强悍,即便到了后世,依然名列全球最凶悍的5个雇佣兵集团之,被誉为世界最成功、最令人生畏的雇佣军队。
后世全球最凶悍的5个雇佣兵集团包括西班牙外籍军团、法国外籍军团、哥萨克雇佣兵、廓尔喀雇佣兵、以色列雇佣兵军团。
西班牙外籍军团招收来自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的摩尔人,作风异常相似,凶猛好斗且不留俘虏。
法国外籍军团尤其喜欢录用东方人,而不太喜欢黑肤色的人,认为黄种人听话,黑人难管理。
哥萨克雇佣军也是全世界炙手可热的雇佣兵来源,哥萨克人最突出的优点是他们对武器有天生的热爱以及对使命的忠诚,英勇善战,悍不畏死。
以色列雇佣兵军团则是经验丰富的退役士兵组成,类似于正规军。
不过这几大雇佣军团大部在后世才形成规模,以色列雇佣兵军团更是没影的事,随着历史的轨道偏离原来的方向,以色列这个国家会不会形成还是未可之数。
在二十世纪初,廓尔喀人统治着国际雇佣兵市场,而其雇主仅限于英国人。
廓尔喀雇佣兵是来自于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尼泊尔部落战士。
尼泊尔境内o%是山区,廓尔喀人自幼在坎坷的山路行走,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他们性格强悍,身体健壮,特别善于山地战和近战。他们特别喜欢佩戴"戈戈里弯刀",据说这种弯刀一经拔出就必须见血,这也成为廓尔喀雇佣兵的标志性装备。
廓尔喀人有着死战不退的传统,在他们的战争辞典中只有"战斗"和"战死"两个词。
114年,尼泊尔王国的廓尔喀战士奇袭了英控克什米尔,英国人以3万人对付尼泊尔1.2万人,经过两年奋战才赢得胜利。廓尔喀战士宁死不屈的勇猛精神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5年,英军编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尔喀兵组成的战斗营,在此后生的所有与英国有关的冲突中,都有廓尔喀兵参战的身影。廓尔喀兵只忠诚于雇主,他们甚至可以毫不留情地镇压同为英国殖民地的亚洲同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