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宏伟的探索飞船(1/2)
终于出了,可旅途却没有想象那般惬意。无尽的等待总是让人觉得时间太漫长。不过好在居住圈不仅面积很大,还有不少出人意料的景色,至少暂时能让人有游山玩水的去处,打些无聊的时间。
飞船内的居住圈面积大约十几平方公里,穹顶的高度约为四百多米。空中有云雾,偶尔也会降雨,不过那并非完全模拟地球的天空。穹顶是由圆盘最上层的储水箱构成,厚度约有七八十米,覆盖住了整个圆盘结构上方。居住圈的中心有一座特殊的电梯,直通穹顶中心的最上方,那里是一座雷达站。这部位于中心小镇上的电梯,往后的日子里一直被我们戏称为‘通天梯’。
居住圈的人工太阳每天都从圆盘的前端升起,后端落下。通过‘太阳’的起落,能让居住圈的生物都能保持很好的生物钟和方向感。
每天到了夜晚,圆盘外层的被称为天顶的金属外壳会向四周收拢,露出整个上方的储水池,此时宇宙中星空便会直接映射在透明的水箱上,经过水的折射投入生态圈内的光与暗的景色,颇为令人震撼,我从未在地球上见过如此美妙的星空。只是若飞船顶部不幸面对太阳或有部分被照射到时,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天火燎原的感觉,那时会出现天空一片漆黑,但大地却被阳光照得雪白的奇景。不过为了防止灼伤,飞船在未出太阳系前,很少有打开天顶的机会。
居住圈降雨不多,但土地却依旧肥沃。这最主要还是归功于探索飞船的水循环系统:由前至后,共有三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其周围的土地提供着充沛的水分。河水不深,即便是其途径的中央小镇边上的那个湖泊的最深处也才1o米不到。水里大约养着数十种水生生物,鱼虾蟹什么的都有。这是根据专业的生态与养殖专家提供的数据进行配置的,以便于长久地保持河流中的生态平衡。当然除去日常的监控之外,捕捞行为也是受到极为严格的控制。
靠近飞船的前端和后端都有一座像堵墙一般的半月形的山丘。唯一的区别是,前端的山丘大多怪石嶙峋,植被不多,而后端则遍布郁郁葱葱的茂林。曾经不止一个人质疑:为何要在前端布置那样古怪的山丘,原因只有一个,那里是重磁辐射区,就好像地球的南北极一样,通过它的保护,才能使居住圈的生物们免予宇宙射线的辐射。而尾部的重磁辐射区则在三个辅助舰体的尾端,虽然圆盘后端也有配置,但不到尾分离的特殊情况下,是不会打开的。正因为如此,楚南一行的居住区所在的后端能被密林与溪水包围,这点还是让队员们非常满意的。
6上生态圈的平衡也是必然的,不过为了保证安全,所以大多野生动物基本都是食草类或杂食类。山林间的山雀与野鸡为人们鸣唱欢乐的歌曲,而野兔、獾之类的也可为人们在枯燥的旅途中偶尔增添点打猎的乐趣。唯一的肉食类动物山猫则当仁不让的成为这个微型自然圈的平衡大师。不过千万不能小瞧它,万一惹毛了它,也是非常具有攻击性的。
整个居住圈内有过15oo英亩的种植区,其主要分布在中央小镇附近,而外围居住区也都有少量区域可供种植。只是飞船内部四季很死板,很稳定。所以对于培育一些特殊品种的蔬菜不是很有利,这点对亚洲居民来说有那么点小纠结。
在前往金星这段时间里,船员们生活过的还是比较丰富多彩。尤其是楚南一行,他们有条件便会在驻地附近的小溪旁进行野餐,那里有一块不小的草地。周围的树林很好的包围着这块几乎就是为了野营准备的草坪。沿着溪流向上游走不远,就能看见一个很小的瀑布群,而山溪的水流声更为这块美妙的草地增添了一份安详的宁静。可能是被山体阻隔的缘故,溪流中的鱼并不多,所以这里很少有成群的鱼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