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刘繇败退(1/2)
上次刘繇部下将领率军出城应战,就情况猜来应该是张英为主,太史慈虽为名将,也不像历史上一般不受刘繇重视,然而太史慈的地似乎还是比不上张英。
历史上的太史慈就不受重视,虽然与刘繇是同郡之人,且武艺高强,可还是败给了出身。但是有人劝刘繇可以任用太史慈为大将,以拒孙策,刘繇却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必会笑我不识用人。”因此不用太史慈,只做侦视军情之用。
现在虽为将军,地位有所提高,可还是高不过张英。
今次又偷营失利,不知太史慈该被怎样看待了。
这些都是题外话了,暂且不说,偷营结束,林凡整顿营中兵马,计典清查战损。
此战,太史慈率兵偷营,敌军共损失了七百之众,而林凡军也损伤不少,只比敌军损伤少了一点而已,也过了六百之数。
太史慈不愧为英将也!竟能在逆境之中率兵出城劫营,这份胆气就不是寻常人能做的到的。更何况今夜本是好机会,至于为何劫营未能大获全胜?也有多方面的因素在。
听到军中佐官的报道,林凡先是一愣,而后心中不以为怒,反而大喜过望。
对于太史慈此人,林凡垂涎久矣,十日前阵上见过太史慈之后,这心情就愈发按制不住了,到了现在,这火焰都快烧到天上去了。
刘正礼不能用太史慈之才,未免太过可惜了!
林凡起事的早,一直认为自己会与太史慈失之交臂,却没想到,现在居然在吴县城碰到此人。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今日一来,死在太史慈手上的林凡军就已越千人,但若是能够得到此人,这些损失又算得上什么?
不是林凡自己冷血,而是他知道太史慈的价值。历史上的太史慈能以少量兵卒,制衡刘磐,可见其能,隐隐有东吴第一将之称。
只是后来因为死得早,功绩才显得很少。
太史慈死后,几十年以来,东吴不能北上一步。
可以说,每一个热爱三国历史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太史慈之名,不对太史慈敬佩不已,林凡自然也毫不例外。
“若能得太史子义相助,这区区的吴县城又算得了什么?”林凡叹息一声,赞扬太史慈,自然也引得营中将校不岔。
却说刘繇当初也是鼓气勇气,才同意太史慈出城劫营,只是等了一夜,却得知太史慈率军去劫营,却自身损失兵马将近千人,之后,大惊失色。
虽林凡军损失也有,但刘繇却与林凡耗不起了,林凡毕竟占据了扬州大片地方,能不停在扬州地盘上招募兵卒,随时随地都有补充入林凡军中,而刘繇根基却浅,并没有这好事。
这次太史慈率军劫营,也已经暴露了吴县城中守军的兵力与实力,现今自家手中兵马已无两千之数。
刘繇暗自心惊,已有了撤退之意。刘繇自己明白,自己与陶谦交好,只要退过长江,退入广陵郡,就算是安全了。
急切间,刘繇早已没有了和林凡争锋的心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