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博弈进行时(2/2)
其中在公爵这一爵位上,又分为郡公和县公。顾名思义,乃是食邑一郡或一县,建立公国。在司马炎的酬谢名单上,共有十二人有资格被封为公爵。
这十二人分别是鲁公贾充、乐陵公石苞、高平公陈骞、临淮公荀顗、巨鹿公裴秀、郎陵公何曾、博领公王沈、寿光公郑冲、睢陵公王祥、济北公荀勖、南城公羊祜以及甾阳公卫瓘。
作为异姓功臣,公爵已经人臣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的爵位。毕竟自从刘邦与诸臣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后,四百多年来异姓封王非死即篡。
比如当初吕后摄政,诸吕封王,最后被夷三族;曹操加封魏王,其子曹丕篡汉;司马昭被封晋王,其子司马炎篡魏。当然陈留王曹奂则是皇位被夺,被司马炎安个空头王爵以示安慰。
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作为人臣荣耀之极,若没有偌大的功勋而得封公爵,必定会遭到群臣的嫉妒与攻讦。所以十二人中,羊祜自思功勋不显,同时也为明哲保身,坚决上书推辞封爵,司马炎无奈之下,只好同意。
就这样,羊祜推掉南城郡公继续做他的钜平县侯。荀勖见此,亦只能效仿羊祜上书推辞,降为济北郡侯。虽则日后司马炎欲依荀勖例,封羊祜为南城郡侯,终是没有如愿。
至于博陵公王沈,虽然也效仿羊祜上书,却仅仅只是由郡公降为县公,成为公爵守门员。他在开国第二年去世,司马炎追思他的佐命之功,在咸宁年间又追封他为郡公。
所以实际上开国功臣里,能封公的仅仅只有十人。就如同“开国十大元帅”的评选,功勋、资历、威望、乃至时机缺一不可。
而羊祜与荀勖,则只能带着遗憾成为类似于“开国十大将之首”的角色,遗憾与“元帅”擦肩而过。
当然,拥有公爵的并非只有这十人,比如十年来一直是朝臣排班首位的骠骑将军、会稽郡公孙秀,继承了蜀汉后主刘禅安乐县公爵位的刘恂,继承了汉献帝刘协山阳公爵位的刘康,以及曹魏废帝,入晋降封为邵陵公的曹芳等等。
这些人不过是木偶与吉祥物,并不能与那些功勋重臣相提并论。
毕竟十九州中,只有一百七十三郡,很大一部分要分给宗室作为封国,能够留给臣下的也实在不多。建国十五年来,提升到公爵的,也仅仅只有王浑一人而已。
十二人中,如今只剩下鲁郡公贾充、高平郡公陈骞、济北郡侯荀勖以及甾阳公卫瓘四人,其余诸人悉数去世。
高平郡公陈骞已八十高龄,致仕在家安享晚年;鲁公贾充身为伐吴大都督,又是当朝太尉、皇室姻亲,可谓富贵已极;而济北郡侯荀勖与甾阳郡公卫瓘,一个执掌中书监、一个执掌尚书省,乃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几个权臣之一。
重九登高,洛阳城内莫过于凌云台。
卫瓘一大早即入宫陪伴司马炎游览华林苑,同在的还有太尉贾充。而后司马炎在凌云台设宴,一时之间君臣相得其乐融融。
三人俱是饱学之士,就拿皇帝司马炎来说,司马氏本身就是儒学世家,可谓是家学渊博。加上从小受到的都是贵族化的精英教育,学问自然不低。
而贾充在泰始年间与羊祜、杜预一起编纂《晋律》,亦深得与民休养的主旨。
至于卫瓘,河东卫氏诗书传家,卫瓘号称书画双绝,在书法一道,当世少有人及。
登高远望,免不了赋诗唱和。如今雍凉、江左悉数平定,天下混一,百姓安居乐业。回忆昔日创业之艰,亦免不了一番唏嘘。
眼前这两位老臣,贾充弑杀高贵乡公曹髦,戳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为司马昭的上位扫平了最大的障碍。
卫瓘双杀钟会与邓艾,在平灭西蜀之后,化被动为主动,让司马昭封王加九锡成不可阻挡之势。
可以说,在大晋建立的过程中,这两人均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酒过三巡,司马炎看着卫瓘,不由笑道:“闻卿有子正当年,朕欲与爱卿结个亲家,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卫瓘闻言,手中酒樽一抖,差点将美酒洒落于地。他放下酒樽急忙离席,匍匐于地道:“老臣深感陛下厚爱,只是家门微贱,不敢与天家联姻。”
司马炎虚扶一记:“爱卿何须如此,快快请起!朕闻卿三子卫宣尚未婚配,朕的繁吕公主亦年已及笄,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吧。”
卫瓘张口结舌,想要推辞,见到司马炎兴致正高,也只好作罢。他站起身来,又施了一礼,随后退入席中。
贾充见状,知道这是皇帝想要重用卫瓘了。可笑荀勖与张华相争,倒让卫瓘这个渔翁占了便宜。
他不得不感叹,陛下的平衡之术,亦愈发运用的纯熟了。眼前的皇帝,羽翼已成,再不是当初需要他扶持的淳朴稚子。
君臣三人一边宴饮,一边闲聊着风俗民情,历朝治政得失以及洛中奇闻异谈。
司马炎道:“卫氏家风严谨,子弟俊逸,朕亦极为艳羡。正因为如此,方才想与爱卿结为亲家。朕一向将繁吕视为掌上明珠,以后嫁入卫府,希望爱卿善待之。”
“老臣必定不会让公主受半点委屈!”
卫瓘知道这门婚事已推辞不掉,更明白当今皇帝这样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