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琴箫初相和(2/2)
这一说真是意外,柴进颇奇怪自己怎么这么说话的。不过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想收也收不回来呀。
主仆两人大喜,就连宋江、武松也为之精神一振。
“大官人有此雅兴,在下自当听命,正要听听大官人吹箫妙音。”公子道。
这时柴进又纳闷了,这洞箫自己都没见,又会从哪里来呢?这么一想,倒是想起了宝鉴,不由得一捏袖口。
须臾之间,却见先前那小厮已取了柴进的一把紫色洞箫过来。到这时柴进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幸好他还知得笛子是横吹洞箫是竖吹,所以抓握姿势不会有错。
“不知公子欲弹何曲?”柴进故作镇定,问道。
“素喜《流水》,不如再奏一回,不知可乎?”她不假思索即应道。
柴进含笑点点头。此时突然感觉《流水》特别熟悉,自己操琴弄箫无数,那行云流水般的律动,宛若流泉于山涧鸣响,让人心旷神怡,直至如潮起逐浪,如坐危舟过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都了然于心。
便琴先于行,箫随之应和,各具神韵,相和如一,动荡波起,澎湃不绝,令人感觉身在群山万壑争流之际。而后琴箫徐徐倘佯如轻舟已过,余波激石,曲之开篇时流水之音复起,于是缓缓收势以终曲。
这一回应当是有情之水了吧,王卿目注于柴进,一双眼睛似能言语,柴进已知其意,便对他微微点头。
此时雨已停了,天边升起月亮,展现另一幅图景。只听王卿说道:“据悉柴大官人曾在皇宫宴席上弹过琴……”
他知道王卿公子的意思,无非就是要让柴进亲自操琴,但他对自己实在没有把握,就笑道:“自从辞官回山庄,柴进几乎就没再弹过琴……”
“却是为何?”
“若公子不介意,柴进就不说也罢。”
王卿似是有些愕然,仅笑着点点头,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是余兴不绝,又说道:“柴大官人,在下突然想到《广陵散》,愿与大官人同奏一曲,就不知尊意如何?”
柴进仍是笑着点头,他不好再拒绝访客嘛,他自然知道此曲难度颇高,不仅要求琴技高,也要求心气高,是需要嵇康一般的人物,方可情思入琴,游刃有余。
当年嵇康就刑前叹道:“过去袁孝尼要求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于今从此绝矣!”叹毕,掷琴于阶石。但不料此曲仍得以传,只是恐怕再难弹出嵇康之音。
得柴进同意,王卿甚喜,少顷,王卿公子开指弹之。柴进以箫和之。
琴声悠扬而散淡在秋风里。不久声转峭拔峻急,即如入疆场,觉钟罄鸣耳,号角相闻,一片金革杀伐激刺之声,惊心动魄忘其为琴曲。
而后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竹林风啸,泉流泠绝,手挥五弦,目送归鸿,或情花如雨,或浩气如虹……千古绝调,感荡心志,琴声幽愤,如行于波峰漩涡上的一叶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