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黄巾高层峰会(2/2)
衮州:周仓、廖化、裴元绍、刘石
很多人名,王历依稀记得史书有记载,不过没记载什么事迹,只是罗列了名字。要说人才也是人才,只是应该不怎么高级。
对于衮州的三位:周仓、廖化和裴元绍,王历兴趣最浓。周仓,据说这人腿上尽是长毛,称为飞毛腿,三人中武艺最好,忠心耿耿;廖化则是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典故。这典故并不是说廖化没本事,而是指那时候的廖化,年纪已经八十多了。八十多还要做先锋,这还不证明蜀汉无人?裴元绍则简单,被赵云一枪刺死了。不过很奇怪的,只因为有这么个记载,王历对裴元绍的兴趣就高过其他大方。
况且裴元绍与周仓和廖化交好,三人中只要拉拢两个,就不愁另一位不上钩。
张角每介绍一人,那人就激动站起,王历看得分明,这些人对张角的尊敬是自内心的,起码帐中的多数人如此。看来张角是以个人巨大的声望,拉扯起了黄巾。
全部大方介绍一遍,张角回到座位,兴致很高,“前次与卢植交战,我方微处下风,现在练兵已毕,可以一战。如今卢植守在我等之东,深沟高垒,以为久守。我等该如何行事,特招诸位商议。”
于毒起身道,“吾师,卢植大军防御周密,未有破绽。只是久守必失,如今当断其粮道,则贼兵必乱。”于毒所说的贼军,指的自然是卢植军。
杨凤说道,“贼兵既不进攻,我等乐得清闲,理他怎的。正好我等按照天公将军指令,勤练士卒,不是很好?”
众人各说纷纭,有的认为当去抢劫别的郡县,卢植肯定不敢分兵;有的认为直接与卢植拼了,黄巾人多,必定取胜;幽州的一位大方还认为黄巾现在太分散,应当集中到一个城池中。
王历默默倾听,仔细观察着各个大方。如今黄巾的败势未显,只是进攻势头受挫罢了,故而一些大方还很乐观,但未来几个月,巨鹿黄巾会受到两次无法承受之痛。
一是颍川和南阳的黄巾大败,而且皇甫嵩等大量杀降,数万数万的投降黄巾被砍死或逼进河中;二是张角病逝。这二者突如其来,而且非战之罪。
仔细观察张角,张角面色正常,还稍有红润,看起来很是健康,“难道是体内有隐疾?或者是什么急病?”王历猜测道。如果张角自知重病在身的话,那他没必要去造反。汉时医疗水平差,哪怕是一个阑尾炎、或者破伤风之类的,在现代只是小病,在汉时都可能要死人的。
王历仔细推衍了一遍,待众人说得差不多,突然起身道,“吾师,在下不才,愿献上破贼三策,供吾师参考。”
看张角点头,王历又待众人眼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开口说道,“第一策,是离开冀州,退往青州、或幽州、并州。”此言大出众人意外,非常寂静。王历早料及此,接着说道,“吾师起事之初,若是能拿下洛阳,擒下文武百官,当可控制中枢,迅取胜。如今失去先优势,汉室虽衰,仍有余力,只宜缓图,不可进。冀州乃汉室腹心,汉室无法舍弃。而若选择青州临海的边缘地带,此乃小疾,汉室必不以为意,且汉室军费并不充裕,难以久持,我等只要认真经营一二郡,便可虎视中原。一旦中原有变,则遣一大将,北取冀州、幽州;亦可南取徐州、豫州,进可夺取天下,退亦可割据自保。此为第一策。”
“第二策,留在冀州,向西北方常山方向进入山区。以黑山为中心,这有大片区域多山多林,贼兵进入补给不宜,且密林中更适合黄巾作战。我等扎根于山林,待贼兵退走,便可将势力蔓延至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五郡。攻破城池以后,不去杀伤太守、县令,仍令其管理当地。我等可破坏其城墙,使这五郡成为我等粮食供应之地。然此计仅短期可安,划林而守,但弊处很大,长久不可保。”
“第三策,依旧是留在冀州,冀州有九郡,巨鹿四周,平原、常山、渤海、河间都是大郡。我等再得一而守之,既分摊粮食压力,且使卢植陷入被动。卢植驻扎重兵,守土有责,只因兵少而不愿分兵,然我等再攻破郡县,打破城池,杀死太守,卢植难辞其咎,其势将不能再守,或者分兵,或者攻城,必将失败也。”
王历的三策说完,众人一时没有说话,都在各自思考。王历亮相完毕,给张角施礼后,便默默地坐了下来。他这次言,也不仅是为了亮相,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他的三条计策,退往其他州,张角是绝对不会接受的;退进山区,更加不会了,不是兵败势穷,无路可走,没几个人会选这条路的。也就是只有第三策,才是为张角献上的,也是为王历自己献上的。
“诸位以为如何?”张角问道。
王历也仔细倾听各人的意见,果然,现在选择第一第二策的都少,有的赞同再攻打一郡,也有更多的人不同意,认为如今卢植大兵压境,不宜分兵,而且分开了容易被各个击破。
张角从善如流,说道,“善。如此汝等各去准备,明日出军十万,打破卢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