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所谓军政兼通(2/2)
通过交流,刘光才向德国领事及德国领事背后的威廉皇帝传达这么一个信息,让中国和德国敌对起来是不明智的,这样做只能让英法看笑话。
对德国来说,一个相对强大的中国可以牵制住俄国,使这个横跨欧亚的大国的相当一部分力量消耗在亚洲。而中国和英法的矛盾更可以使德国在扩张时可以放开手脚。同时中国的市场对德国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同时通过战争,德皇本身已经认识到,自己强力或者联合其他国家征服中华民族并不现实,那样只会消耗自身在英帝国面前本来就单薄的海外力量。而一味的想追回中国在原来的条约中向德国的借款更会使双方所有想要联合的努力化为乌有。作为一个精明严谨而且相当现实的民族来说,德国很快就抛开了曾经对中国敌视的想法,决定扩大两个国家的合作。
而那个对刘光才本人相当忠诚的幕僚所不知道的是,刘光才和德国佬接触交流是没有瞒着小陈的。而小陈本人也乐得刘光才和德国人接触。因为小陈对现在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并不是完全放心。
无论是张之洞还是陈宝箴都曾是在地方呼风唤雨的封疆大吏,他们本身就和洋人打得交道多。而在外交方面,完全交给这个小陈的嫡系力量没有渗透进去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让小陈的心还是有些不舒服,天知道什么时候张之洞再搞一个**互保呢?
一个帝王,一个领袖,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所以小陈默许了刘光才和德国人的接触,并对张之洞守口如瓶。
而刘光才和德国人接触的本意就是搞好福州船政厂,建设好海军。于是一批德国造船工业的专家来到了福建,而一批批留学生和考察团也搭载在德国商船上去了德国。天下当然没有免费的午餐,德国得到了商品出口到福建只收百分之三的关税的承诺。
很快刘光才就感觉到了德国专家的带来的红利,这些专家们并不是所谓的坐而论道的顾问,而在更多的时候他们亲自动手示范具体的建造流程,亲自画图给中国的技术工人讲解,一个个问题也在这样的合作中被攻克了。
当然刘光才也不是万能的,很快他就享受到了他请来的德国专家劳可司的劈头痛斥。为什么这个轻质钢管的加工不能完全达到规定的误差标准?这样的问题我已经指出两次了,为什么不能认真的对待?刘光才被说的晕头转向的,他也没过英语四六级,就听到这个德国人竹筒倒豆子的一通批评,还好刘光才再请德国专家来之前就找了个京师同文馆毕业的翻译,他们二人好说歹说,把这个德国专家安抚了下来.
随后刘光才就找来了相关参加制造的人员问详情.问了半天,刘光才搞明白了,原来是这三个技工认为这个轻质钢管做的已经够好的了,而德国专家非要达到标准设计规格。
爱生活今天忙完手头的事又去洗了个澡,然后就吃饭,在电脑前查资料码字,今天的更新只能这么多了。我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