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泄漏天机(2/2)
连绵相接的酒楼建筑中,有一个特别显眼。一般酒楼只有三层高度,但那栋竟然比左右其他建筑足足高了两层,颇有鹤立鸡群的意思。从程骏豪所在的地方看过去,端是灯火辉煌好不热闹。
萧随风道:“程兄可知道那栋酒楼?”
程骏豪摇头。
萧随风道:“那是京都最大的酒楼,丰乐楼。在这汴京街上,五层高的酒楼只此一家。阿俊可知道,这酒楼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何处?”
程骏豪再次摇头。
“此楼和大宋皇城不过一街之隔,身处丰乐楼之上皇城内情景可以尽收眼底。”
程骏豪愕然道:“竟有此事?那丰乐楼主人究竟何妨神圣?”
萧随风抚掌笑道:“你也觉得不可思议吧。大宋文武官员就算再庸碌也不至于不明白其中厉害。可它还是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树立起来了。阿俊可有想到其中的缘由?”
“难道是皇帝老儿直接下令建起来的?”
“哈哈,不愧是阿俊,果然一点即透。”萧随风抚掌笑道,“不过你可能够想到这丰乐楼为何而建?
程骏豪哂道:“当今皇上性情轻佻爱江山更爱美人,这大概是为他出宫幽会佳人方便所建吧。如果果然如此,这丰乐楼应该有地道贯通皇城。”
萧随风惊诧的张着嘴巴,好久方叹息道,“果然不愧是程骏豪,仅仅是稍微一点端隙就给你猜出了真相。不错,汴京街头确实流传着这样的流言,只不过没有人够胆去证实而已。”
程骏豪再深深的看了眼那金壁辉煌的建筑,心中苦笑,徽宗皇帝幽会李师师的野史千古流传,要猜到又有何困难。只是自己还真是有够幸运,竟然果真见到了徽宗这风1iu窝。
萧随风凝视着楼下街上热闹的景象,问程骏豪道:“阿俊看着京都的繁华景象有何感想?”
程骏豪道:“虚假的繁荣,太阳下山前的最后一缕阳光!”
萧随风手中端着的茶杯忍不住一阵剧颤,杯中茶水差点溢出。以他的沉稳竟然也如此失态,可见程骏豪的回答令他多么震惊。萧随风苦笑道:“虽然我知道阿俊从来不是危言耸听之人,可这话我还是不敢完全信服。”
程骏豪叹道:“不相信的又岂只是你一个,整个大宋王朝恐怕也没有几个人会相信灭顶之灾就在眼前。”
“小弟虽然认为大宋的前景不会太妙,但眼下应该还不至于有亡国的危险。眼下虽然有几处暴乱但都已经平定。方腊已经被俘,南方的方腊之乱也不会持续太久。不知道阿俊所谓灭顶之灾从何而来。”
程骏豪哂道:“南方方腊之乱不过癣疥之疾。可笑东南数十万大军竟然不能压制,以至于要从西北调动西夏边境的陕西军。要知道方腊军根本是一群因为被断生计,一时愤恨而仓促起事的老百姓,根本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可言。装备武器更是无法和正规军相提并论,可就是这样一只农民军竟然打得东南几十万大军抱头鼠窜,如今大宋军队有多少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靠这种军队守护国家,一旦北面强敌入侵,大宋朝的命运还不是可想而知?”
“北面强敌?阿俊说的是契丹吗?”
程骏豪哂道:“随风不要搞笑了,你真的不知道北面强敌来自何处?契丹亡国已经是定局,东北女真族崛起取代契丹成为北方霸主已经是众目昭彰。契丹没落,大宋何尝不是因为当今皇帝的‘圣明’而走向衰败?既无精兵又无良将,皇帝昏庸朝内奸臣当道,朝外官员**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事情持续不断,偌大的大宋朝已经如四处破败的大厦摇摇欲坠了。对内骄横奢侈,对外软弱无能向来是大宋的传统,当一个比契丹更加强大的强敌北面而来的时候,你以为朝廷当权者有多少抵抗的意志吗?”
萧随风摇头道:“我还是难以置信。就算女真取代契丹成为北方霸主,我大宋也未必没有抵挡之力。大宋虽然呈现衰退之像但尚未至日暮途穷之境。虽然军力略有不足,但是凭大宋的国力,完全有能力在一年内武装起一只装备精良的百万雄师。我实在想象不出大宋失败的理由。”
程骏豪道:“大辽东收朝鲜、西震党项、南则我大宋、幅员万里、人口千万、煌煌五京,这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契丹又有什么理由亡国于东北小小的女真之手?若非出了耶律延嬉这个活宝皇帝大辽何至于在短短的二十年内破落至如此境地?大辽亡国因为自身的**,大宋未来的灭顶之灾也将是同一原因。装备精良未必战斗力强大,百万雄师又如何?就算果真又百万雄师,当权者还是能够干出自毁长城的蠢事。何况,你真的能够相信当今皇上能够武装百万雄师顷全国之力抵抗吗?恐怕兵临城下的时候只懂得卷着铺盖赶紧跑路吧。契丹的活宝皇帝不就是这样做了吗?”
萧随风木然摇摇头似乎欲言又无从反驳,显然还是很难消化程骏豪的说话。
程骏豪道:“单论国力,契丹什么时候比得上我们大宋,可一百多年来宋辽两国交战中什么时候大宋占过上风。不能将国力转化为军力,国力再强大也一样会亡国。”看了一眼脸色灰败的萧随风,程骏豪安慰道:“官家虽然无能,但面临灭顶之灾时候应该还是有几分抗争的勇气的。大宋虽然朝政**但人心犹在,亡国可能不至于,但我华夏民族恐怕要退出中原的统治了。凭借着长江天堑偏安一隅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
萧随风苦笑道:“阿俊所言虽然不敢完全相信却无法反驳。”
程骏豪安慰道:“我所说的也只是最坏的一种可能。只要当权者引起警觉及时整修边事应该还不至于被我言中。平定方腊之乱之后朝廷应该就要伐辽了,如果在对辽战争中打几个漂亮的胜仗展现出强大的军力,女真应该也不敢觊觎大宋。即使将来女真果真南下入侵那至少也应该事数年之后的事情了,这期间大宋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这场战争。只是希望我们这个皇帝除了琴棋书画之外还有点其他智慧。”
萧随风苦笑道:“希望如此!”事实上萧随风自己也知道当今圣上和英明完全占不上边,要奢求他有其他智慧似乎太为难他了。
谈话至此程骏豪兴致似乎已尽,起身拱手告别。
如此泄漏天机虽然心中早已经决断,程骏豪心中还是苦笑再三:终于还是当了回事后诸葛。
程骏豪对于这个年代的了解仅限于大概的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几个历史上出名的人物。刚刚那一番言语并非后世历史书的记载,即使确实有记载他也没有读过。那完全是程骏豪就自己两年来对这个朝代的了解所说出来的。
知道了结果再来推究原因,这岂不就是事后诸葛?
知道了未来的历史走向,再寻求足够的论据来推导出这样的结果,这对于任何普通人都不是难事,更何况程骏豪。客观的说,程骏豪的推论其实称不上高明。但对身在这段历史中的人而言这样的论断却绝对是具有震撼力的。
程骏豪自视为历史的旁观者,对于这个腐朽的朝代他并没有多少兴趣涉足其中,更没有兴趣期望因为自己而扭转乾坤。
但是,他已经和这个历史时代的人结下了深厚情义,可以做历史的旁观者,但却不可一做朋友命运的旁观者。萧随风朋友之谊、名剑山庄援手之恩都是他不得回避的存在。
另外明月小迷糊,程骏豪也不希望她在浩劫中遭受劫难。所以这番话他并没有避开明月。这就是希望她可以因此而告知她的父亲燕王,提早预防逃过这场浩劫。
程骏豪并不担心这话传到明月耳中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劫难,性格迷糊的她其实聪慧得很,她转述的时候应该会把握其中的分寸。
走出兴隆酒楼的程骏豪仰望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好久长长的叹息一声。希望这可以让他们避过几年后的那场劫难。
这个晚上萧随风在床上辗转反侧,脑中反复回响着程骏豪的话语。两年的相交萧随风深深的知道自己这个朋友并没有开玩笑的良好习惯,更没有拿天下大事开玩笑的不良嗜好。能够从他嘴里出来的话绝对是有相当的根据。
反复回想程骏豪的一字一语萧随风心中的震撼越来越道,终于他翻身爬起。到案前奋笔疾书――他将今晚程骏豪所有的推断并上自己的想法一起写下,塞进信封。
信封上收信人是名剑山庄的庄主,萧随风的父亲萧听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