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2)
在老将与巨斧将的带领之下,李世民一行三人来到再熟悉不过的龙陵街道,街道两旁有两队手持弯刀的突厥士兵,各个头束白绫,怒目圆睁,若不是忌惮那老将威严,早便弯刀出鞘,大开杀戒了。
走到尽头,折向东面,这便入了龙陵校场。
天空蔚蓝,白云几朵,偶有清风徐徐,旌旗飘扬,一番春暖和谐气息,可校场内的气氛却是鬼气森森,剑拔弩张,与这一切显得极不相称。
校场之内集结了近突厥数万兵力,每一名士兵均头束白绫,面有怒容,特别是在李世民三人缓步走进来之时,几乎可以听见咬牙切齿之声。
死伤的兄弟,不治而亡的将军,被围困的断水断粮的数万军士,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因为眼前那个锦衣青年么?
每一个人都想冲上去将那个锦衣青年大卸八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只是校台之上香案之下,那个举香祭天,告慰亡灵的魁梧身影一直面无表情,没有他的命令,每个人的手脚便似戴上了铁僚,欲动不能!
老将客气有礼的请李世民三人在校台下稍后,容他去通传一声。
那老将步履蹒跚,一步一步走到那个魁梧身影之前,恭敬行过突厥礼仪,道:“可汗,他们到了!”
始毕头束白绫,双手交叉胸前,仰天祷告!
隔了片刻,才低声道:“来了多少人马?”
老将道:“三人三骑!”
始毕身子一晃,睁开眼来,又道:“我说的是城外驻扎了多少人马?”
老将微微一怔,道:“他们来之前,我已差人在暗中打探,确实只来了三个人!”
始毕先是一愣,而后哈哈大笑几声,转身冲校台之下看去,但见台下赫然立着三道身影。
一人锦衣束发,面容俊秀从容,不乏威严,另一人背负长剑,一身素衣,清秀之中带着几分江湖气息,还有一人身着战甲,显得有些憨直。
始毕侧过身,朗声道:“三位,请了!”
三人一齐回礼,走上校台。
三人之中,燕南靖与他交过手,他自是认识的,随意打量余下二人,冷冷一笑,冲锦衣青年道:“阁下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李世民了!”
这一声明显带着几分讥讽,他声带威严,是以语音一出,台下数万大军一齐耸动,似乎随风而动。
李世民淡淡一笑,拱手道:“‘大名鼎鼎’四个字如何敢当,在下太原李世民,见过始毕可汗!”
与此同时,燕南靖与贾甫顺也微微欠身,拱手施礼。
始毕轻蔑哼了一声,大有老气横秋之态,负手而立道:“怎么就不敢当了,当年雁门关一役,昏君杨广被围,眼看着就要被我砍了,不是你亲率大军,设计陷害于我,累的我损兵折将,折戟而回么?”
李世民面色不改,镇定自若,道:“当年世民身为人臣,主公有难,若不以死相救,岂非不忠不义?”
“哈哈哈哈!好一个不忠不义!”始毕冷笑一声,道:“眼下你太原招兵买马,兵强马壮,气势如虹,天下谁人不知你们是要造反,如何现在就将忠义之名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一言声威俱全,台下数万将士大都横眉冷对,大有等着看李世民狼狈失态之意!
李世民微微一笑,却是缓步上前,面对数万大军,他脸无丝毫惧色,朗声问道:“台下诸位将军、勇士,世民斗胆问一句,如若现今始毕可汗被我太原军重重包围,你们救是不不救?”
台下登时一片哗然,怒容满目皆是,甚至已有人开始破口大骂。
巨斧将率先将巨斧在地上一顿,发出“当”的一声,喝道:“太原兵马何足畏惧,我突厥大好男儿定会杀得你们片甲不留,救回可汗!”
“对,杀得你们片甲不留!”
“打得你们落花流水!”
“······”
随声附和怒斥之人,比比皆是,义愤填膺。
激的贾甫顺心头一恼,便要还以颜色,破口大骂,便要发作之时,衣襟却被一只手轻轻一拉,却是燕南靖。
只听他轻声说道:“秦王殿下自有主张,你不要坏了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