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五大军团(1/2)
不同“根据地”的明军统帅齐聚井冈山,这是两年来从未有过的,这也说明明军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至于今后会如何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这将是永历在“大明第一次全体文武大会”上所要做出的决定。永历之所以这样要对未来各个“根据地”的各个发展方向和速度做出规划,原因就是希望“根据地”的明军的壮大是在有序的、有目标的情况下进行,既不会脱离大明朝廷的掌握,又会在未来与满清发生的战争中有充分的灵活性。当然这一套也是永历学习某位“伟人”的,再与内阁商量后,确定下来的发展方略。
“大明第一次全体文武大会”这个新鲜的称呼,让井冈山上的官员们还有来参加朝会的各地主官们都感到很新奇,但万岁爷做事一向出乎意料,所以这些大臣们也就见怪不怪了,只当这次大会是每年一次的元旦大朝,只不过是提前到了年前而已。永历将本次大会期限定为三天,毕竟各地的明军将领不能离开“根据地”太久,否则“根据地”有事怎么办?
腊月初八一早,天色刚刚微亮,永历难得的穿上了九龙团花衮服,头戴黄金九龙冠,腰扎白玉带,脚蹬云头锦靴,一副正装。在龙凤殿响过鼓声和静鞭,文武大臣们站好班列后,永历乘坐玉撵出现在龙凤殿前的宫门处,在一声响喝“跪”声中,群臣全部跪倒匍匐在地,接着玉撵被抬往龙凤殿。
坐在玉撵上的永历,向两侧看看,右侧是文臣,左侧是武将,跪在地上的足有二百多人,心说,从古至今,那么多人拼了命的要当皇帝,原来是这份让众生匍匐在脚下的威势,是这样的让人心动!这还是只是一个小朝廷,如果是在北京的紫禁城的朝会,那场面会多么壮观!
永历记得某位政治家曾经说过,权势会使人忘乎所以,如同喝醉酒的醉汉,明明喝醉了,但还要喝。永历感觉自己现在的心态就如同喝醉了,却还要喝的醉汉,已经欲罢不能了。如果说以前是为了“活命”而挣扎,那么此刻的心里已经激潮澎湃,原来“万人之上”的感觉是这么好!
有侍卫将锦凳放到玉撵下,永历从玉撵上下来,在台阶下跪着的朝臣起身。当永历走到玉台正中,面对下面黑压压朝臣的时候,内阁大学士黄宗羲率先高呼一声:“大明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所有朝臣还有四周站立的羽林侍卫全部跪下,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一时间小皇宫的上空呼声雷动,响彻数里之遥。
这个时候,永历在接受众臣叩拜,心潮澎湃。就是台下的诸臣也是激动不已,尤其是李定国、靳统武这些老臣,自云南兵败以后,一路颠沛流离,那里还有过如此盛况。还有些新任命的大臣,比如黑山、张水蛟和张宝他们心中更是激动不已,这些武将皆是贫寒出身,如今却身穿官袍位列臣班,心里都冒出这么个想法:是不是自己家的祖坟冒青烟了?尤其是已被封为伯爵的黑山,当了半辈子土匪,没想到跟着皇上打了一仗,就成了长汀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一边磕着头,一边掉着眼泪。
接受完众臣的朝拜,永历进到龙凤殿里,往龙椅上一座,等文武群臣鱼贯而入,站好班列。
黄宗羲从侍卫手中接过一卷圣旨,展开后,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明立国二百九十六年,满清窃据华夏已二十年,大明朝堂飘摇,百姓凄苦,我大明永历皇帝发愤图强,智计百出,自偏远之地云南千里转进江西井冈山,开自古未有之伟业,现有文臣武将数百,精兵数万。望君臣上下,万众一心,励精图治,壮我大明军威,北伐中原,驱除鞑虏,恢复大明。钦此。
宣读完毕,朝臣又跪下山呼万岁。等群臣起身后,黄宗羲又拿出一道圣旨,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大明永历皇帝贤名远扬,大江南北英雄豪杰纷纷归附,故臣良将皆重回朝堂,所制地域数倍于前,兵精粮足,复国有望。为早日北伐成功,特以地域之不同,所统之别,钦封各路明军之统帅,如下——”
黄宗羲说完这句话,殿中的群臣全部竖起耳朵,仔细倾听。因为这涉及到今后军权的分配,在这乱世,军权就是最强力的权势,而且将来大明复国成功,立有战功的将军是会封爵的,进入最高的权势阶层,所以朝臣们那个不会注意去听,武将如此,即使文臣们也关心未来军队的构成。
“井冈山上明军设立第一军团,军团长靳统武,政委顾炎武(兼),副军团长李嗣兴。”黄宗羲读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