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表明态度(1/2)
郎廷佐要见永历,这已经是第二次见面了,上次见面,永历从郎廷佐那里得了二十万两银子。这次见面,永历依然还想赚些便宜回去,而“挑拨”郎廷佐和洪承畴之间的关系,就是永历的最终目的。
两江总督郎廷佐与洪承畴并不是一类人,在努尔哈赤时期,郎廷佐的父亲便做了努尔哈赤的包衣,后来汉军旗成立,他们一家又进入了汉军旗,不过父子俩都是读书人出身,并没有随军上过战场,而是一心一意在后方替满人打理后方粮草等事务,深得满人主子的赏识。皇太极当权时候,第一次在沈阳开科取士,郎廷佐竟考取了第三名探花,被委任为汉军正红旗章京,慢慢的由于郎廷佐兢兢业业地为清廷办事,屡次升迁,历任通州知府、山西巡按使,山东巡抚,直至在康熙二年升任两江总督,成为清廷中数一数二的汉人“封疆大吏”。
一直以来,郎廷佐与洪承畴并没有冲突,以前洪承畴任两江总督的时候,郎廷佐还在山西。如今郎廷佐做了“两江总督”,而洪承畴打了一个圈,又回到江南,做了“闽浙总督”,两人算是成了“邻居”。
在清廷开朝以来,两江总督是南方最大的官员,在官阶上都比其他南方总督高上一品,而洪承畴除了有一等侯爵在身外,在二十年前投降清廷后,就是一品大员了。于是两人不可避免的就成为长江以南并立的两位大员,甚至洪承畴还要高出一些。
所谓“一山难容二虎”,洪承畴来了,郎廷佐的日子难过了。虽然在洪承畴到福建以后,郎廷佐一直对洪承畴很客气,也尽力配合洪承畴的军政事务,但是洪承畴在江南门生故吏遍布,在前朝关系就非常密切,比如安徽巡抚王可真就是洪承畴的入门弟子。
这些大小官员们,在洪承畴重新被清廷启用,到达江南就任闽浙总督后,无不唯他马首是瞻,这无形中就架空了两江总督郎廷佐。
郎廷佐心中必然会对洪承畴产生不满,这便给了永历机会,如果能趁机说动郎廷佐,永历就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永历还是从总督府的后门进去,依然是原来的那间客厅,客厅里依旧摆上了一桌酒菜。等永历进去后,郎廷佐早就等在那里。
“呵呵,秦老板一向可好啊”郎廷佐见到永历以后,微笑地打了招呼。
永历也躬身说道:“总督大人风采依旧啊!”
郎廷佐招手示意永历坐在自己身边,然后亲自为他满上一杯水酒,这才说道:“秦老板走遍了大江南北,各地的风土人情可是知道不少啊!”
“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下走的地方不少,各地习俗倒是知道一些。”永历顺口敷衍道。
“不知道关外可曾去过?”郎廷佐又问。
永历第一次到总督府赴宴,曾经唱过“二人转”,其中就有北方口音,虽然编了个谎言蒙骗过去,但是此次还是担心郎廷佐看出破绽,于是说道:“曾经去过关外,比如奉天、辽阳等地。”
郎廷佐许是好久没有回过故乡了,表情有些凄然,说道:“关外是个好地方啊,风吹草低见牛羊,可惜好多年没有回去了!”
永历听出郎廷佐好像话里有话,他说起关外,难道要从江南离开,不是回北京,而是去关外,难道发生了什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永历顺口读出两句唐诗,然后看到郎廷佐脸上变了又变,知道郎廷佐肯定是有难言之隐,得想办法知道才行。
于是永历又说道:“郎大人,不是还有一句‘好男儿志在四方’吗?郎大人来到江南以后,勤政爱民,几年下来,江南政通人和,一切都欣欣向荣,我可是托郎大人的福,生意上一直顺风顺水。”
郎廷佐笑了笑,举起杯子说道:“来,咱们干了这杯。”
当永历等人喝掉杯中酒,郎廷佐才说道:“秦老板是生意人,不知官场上的辛苦,今天这里就田师爷咱们三个人,我不妨直说,最近朝中有人上疏诋毁我,我可能会被左迁到关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