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大明永历 > 第二十四章 激战石头城

第二十四章 激战石头城(2/2)

目录
好书推荐: 仙妖逆 饮血狂刀战天下 昏天 钧天 逆世神功 碎虚无极 明朝那些人 意想不到的三天 武魂界 会法术的小熊猫

接连两艘战船被击沉,刘国轩和冯希范好像醒悟到了什么,急忙用桅杆上的灯笼发出信号,船队才慢慢的散开队形,不过就在移动的时候,第三艘战船还是被击沉了

刘国轩乃是郑经手下的头号大将,颇有谋略,眼见船队连遭打击,即刻下令船队的快船向石头城下疾驶,然后主力战船随后跟进

二十余只快船很快就到达江岸,从船上立刻跳下数百个士兵,“呜呀”嚎叫着,沿着江边的山路就冲上了山坡

可是就在快要到达山顶的时候,突然这些士兵发现山路没了,前边的路被一面峭壁切断,而且这面峭壁竟然还是人工削成的

就在郑军准备寻路的时候,突然从山顶上扔下了许多闪着火光的铁蛋,紧接着,这些铁弹轰然爆炸,将峭壁下的郑军炸死炸伤上百人,哀嚎一片

“撤退——”有人如此喊道接着,这些郑军cháo水般向后退去,来得快消失的也快

此时刘国轩的船队已经行驶到石头城的江面,立刻调整炮口,向石头山开炮可是尽管已经调高shè界,但是炮弹飞出一段距离后,必然有下落的趋势,所以只能打到山腹,却不能伤到石头城分毫

石头城上的火炮一直没有停止轰击,又有两艘战船中弹起火,不过郑军的船只比较大,甚至比常见的艨艟战舰还要大上一些,所以小口径的火炮虽然能造成伤害,却难以一击致命

就在双方都难以威胁对方的时候,船队又一次调头,向舞阳mén外的港口驶去船队到达港口后,却发现港口早已遭到破坏,大船根本不能停靠,于是只好就近放下舷网,让士兵由舷网下到江中,再游到岸上

大批的郑军士兵到达江岸,然后并没有直接攻向南京城,而是杀向了城左的石头山,如此一来,永历所在的石头城将加危险

石头城上的火炮已经重布置,面向山下的各条通道,等郑军上山的时候,对准山下一顿猛轰等郑军接近山顶的时候,数十个“铁疙瘩”又从天而降,炸的郑军鬼哭狼嚎

通往石头城的山路兵部只有一条,而是有十余条,山右面对南京城的就有五条山路,这些山路虽然经过破坏,但不足以让郑军停止步伐,而是继续向上攀登

黑夜之中,城上的永历往下看去,黑漆漆的看不清有多少郑军登上山来,只能看到“手榴弹”爆炸后飞起的残肢断臂

忽然一个搭钩从城下飞了上来,扣住城垛后,立刻听到下边传来一些响动永历知道这是郑军已经mo上山来,急忙大喊:“快,这里有人——”

一个明军非常机灵,立刻点燃了一枚“手榴弹”,然后就扔了下去,紧接着“轰”的一声,数声惨叫传来,可以断定城下的几个郑军已然毙命

“陛下,快离开这里”洪熙官大吼道

永历提剑在手,并没有离开的意思,但是发现自己不管在那里,那里的士兵都畏手畏脚,虽然有令不得行礼,士兵们仍然施展不开于是永历没有办法,本想参战,却只能暂时离开城墙,去城内的驿馆休息

洪熙官见到万岁爷走了,这才放下心来,手提长枪,沿着城墙巡视,不断地吆喝着,让士兵们或是shè箭,或是往下扔石头,以阻止郑军登城

但是郑军已从东面和北面接近了石头城,虽然他们没有云梯,但是凭借着“搭钩”,也一样能攀上城墙

郑军的士兵多是福建沿海的渔民和海盗,善用“搭钩”,在海战的时候,“搭钩”可以用来钩住对方的船,然后从钩绳划过去,到对方的船上rou搏现在郑军攻城,也使用的是“搭钩”而且石头城的城垣并不高大,只有南京城的一半,两丈半高,所以郑军还是能很容易就攀上城垣

血战开始了,开始是十余个郑军士兵登上城,被砍死后,接着又有数十个攀上城垣,与明军厮杀起来

洪熙官一边督战,一边横扫长枪,接连刺死了数个郑军士兵,但是登城的郑军越来越多,毕竟“搭钩”不同云梯,一旦被甩上城,钩住城垛后,就很难解除

“杀啊——”一个明军战士刺出长矛,捅死了一个郑军士兵,但是冷不防身旁的城垛上已经登上一个郑军士兵,一刀看中了他的脑袋,连惨叫都来不及就栽倒死去了

一个明军士兵被郑军士兵保住,两人一起从城上掉了下去,等砸落到城下后,那个明军士兵片刻后清醒过来,趁着郑军不备,向着一个火堆爬去,等爬到火堆那里,解下自己腰间的一枚“手榴弹”,用尽了全身力气,向正在准备登城的郑军扔去

“轰”的一声巨响,十余个郑军士兵被炸倒,这时有郑军发现了扔“手榴弹”的那个明军,赶了过去,一刀结束了明军士兵的xing命

城上的明军士兵越战越少,洪熙官已经是第二次派上增援了,填进去以后,很快就死伤殆尽,而郑军就如同蚂蚁一样,不断地攀上城墙

永历看到战况紧急,早就心急如焚,于是带着自己的一百名御前shi卫,向城墙赶去

下班就开始码字,期间还得哄孩子,呵呵,痛并快乐着求票,求打赏

明天本还是上架,总这么拖着也不好

...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