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大明永历 > 第四十三章 烽火扬州路(十二)

第四十三章 烽火扬州路(十二)(1/2)

目录
好书推荐: 仙妖逆 饮血狂刀战天下 昏天 钧天 逆世神功 碎虚无极 明朝那些人 意想不到的三天 武魂界 会法术的小熊猫

第四十三章烽火扬州路(十二)

穆里玛下令撤军,立刻得到全军的欢呼。不论是满蒙八旗,还是绿营早就想撤军离开扬州了,攻也攻不进去,兵力越打越少,再这样消耗下去,非得全军覆没不可。所以当穆里玛下令撤军后,满蒙八旗和绿营竟然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了行囊,收拾了军营,然后放了一把火,烧掉带不走的,全军便踏上了北方的官道。

绿营负责断后,其实绿营兵们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一直以来最脏最累最苦最险都是他们干,断后当然也是他们的活,反正都是撤走,只要尽快离开扬州这个“伤心地”,其他的都无所谓了。

现在绿营参将以上的军官全部处死,现在掌管绿营的都是满蒙八旗军官,他们对绿营兵们可没有任何怜悯之心,八旗兵们有马骑,绿营兵只能步行,所以速度始终赶不上满蒙八旗骑兵,于是满蒙“老爷们”挥起马鞭,就像押解犯人一样,谁要是敢走慢半步,上去就是两鞭子,打的这些绿营兵们哭爹喊娘,叫苦不住。

绿营兵们平时在乡里早就作威作福惯了,来到扬州以后,在“主子”面前,却变成了“龟孙子”,其实连“龟孙子”都不如,吃的不如,用的不如,送命的活却是自己的,所以每个绿营兵心中早就极度不满了。在自己的主将被穆里玛砍掉脑袋后,绿营兵之中便有人开始串联,鼓动“造反”,开始还有人不同意,但现在都已经改了心意。

他们心里合计:在那都是当兵吃响,既然满清老爷不把自己当人看,不如“改换门庭”,反……投奔大明也一样,而且据说明军的饷银更高,吃得更好,最重要的是人家把兵当成自家人!

为了能够“起事”成功,绿营兵们暗中还推举了几个首领,其实这几个首领都是张迪安插在绿营中的暗线,本来就是绿营中的中下级军官,颇有些威望。所以他们很快就在暗中控制住了两万多绿营兵,并且定好了“起事”的时间,只等联系上了明军,便要全军“起事”,叛归大明。

当清军走到淮安府宝应县的时候,清军已然将所有存粮吃光,即使是四处抢粮,也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六万多清兵吃用的。战马还好说,路边的荒草还可以凑合一下,虽然吃坏了很多战马,但是起码还可以继续行军。但人就不好说了,满蒙八旗兵们还有大米白饭可吃,但绿营兵却只能喝粥了。

喝粥那里会有力气走路,所以绿营兵们走起路来,三步一晃,两步一摇头,根本快不起来。正当满蒙老爷们要发怒的时候,突然发现后面尘土飞扬,竟然是明军追了上来了。

“……快跑,再不跑就砍了你们!”一个八旗军官扬着手中的长刀,不住地喊叫着。

可是这些绿营兵哪里还有力气跑路,纷纷躺到地上,不起来了,气得那名军官拽动缰绳,胯下战马“嘶溜溜”一声,就扬起马蹄对着一个绿营兵的脑袋,就要踩下去。

一个大胡子绿营把总上前一把就拽住了战马的缰绳,大吼道:“你想干什么?”

“想干什么?不听军令者——斩!”说着八旗军官举起手中的战刀就劈向了那个大胡子把总。

没想到大胡子把总轻轻闪身,将战刀躲过,反手一把将八旗军官的袍角拽住,用力一拉,大吼一声“你给我下来吧!”

八旗军官“啊”的一声被拽落马下,没等从地上爬起来,大胡子把总抬脚就踩了下去,正好踩在八旗军官的胸口上,“哇——啊”八旗军官嘴中冒出一股血箭,然后就瞪着眼睛一命呜呼了。

“兄弟们,咱们反啦!大明的军队就在后边,咱们投大明去啊——”大胡子把总大喊道。

“反啦,反啦,杀鞑……子啊——”立刻有人在绿营兵人群中呼应。

“杀,杀,杀——”绿营兵们都站了起来,也不知道从那里来的力气,举起手中的刀枪就向身旁的满蒙八旗军官们下手砍去。

“你们想干什么?啊——”满蒙军官促不及反之下,纷纷被绿营兵结果了性命。

穆里玛在绿营中只布置了两百多个满蒙军官,很快这些军官便在绿营兵群起围攻之下,损命殆尽。

明军的队伍慢慢的接近了,但是突然绿营兵听到战马狂奔的声音,还有感到地面微微的颤动,他们转身向东望去,看到黑压压的一大片骑兵向自己奔驰而来。

“完了,八旗兵杀来了,大家快跑啊——”不知谁喊了一声,两万多绿营兵全都向西跑去。

此处是平原地带,只有往北三里之处有条小河,除此之外,根本没有不适合骑兵奔驰的地形,而绿营兵们知道如果再不跑,让八旗骑兵追上,不用被砍死,数万匹战马踩就把自己踩成“稀泥”。

绿营兵们往西迎着明军跑去,数万八旗骑兵在后边紧追不舍,可是绿营兵这些天来都是喝的稀粥,那里还有力气逃跑,每个人都是浑身无力,双腿瘫软。

很快一些跑得慢的绿营兵被身后的骑兵追上,有的被战马撞死,有的被踩在马蹄下,还有的被满蒙骑兵搂头一刀,身首异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