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大明永历 > 第九十二章 悔不当初

第九十二章 悔不当初(1/2)

目录
好书推荐: 仙妖逆 饮血狂刀战天下 昏天 钧天 逆世神功 碎虚无极 明朝那些人 意想不到的三天 武魂界 会法术的小熊猫

第九十二章悔不当初

按照黑山和马云最初的想法,驻守惠州的清军会死守城池,闭门不出,但是当他们接到探马回报,说是惠州守将岳岐山领兵两万倾巢而出,距离明军前锋只有二十余里。

闻听这个消息后,黑山和马云都是一愣,没想到此从出兵福建、进入广东以来,沿路的郑军也好,清军也罢,无不望风而逃,怎么到了惠州地界,情形就来了个大变化,清廷平南王尚可喜麾下的潮州守将竟敢出城迎击大明“第二军团”,那个叫做岳岐山的,难道是个愣头青吗?

可是不管怎么想,清军就快与明军遭遇,黑山和马云收拾心情,赶紧研究对策。所谓知此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岳岐山,他们了解不多,但是其所领兵力大概在两万左右,几乎全部是广东兵。

“广东兵?”马云莫名其妙地惊叫一声。

“你咋啦?难道广东兵很能打吗?”。黑山奇道。

“不,不”马云连连摆手,继续说道:“我在江西的时候,就听说过广东兵,传言那些绿营兵有个绰号,叫做‘泥鳅兵’。”

“泥鳅兵?啥意思?”黑山很是好奇。

“泥鳅兵就是滑不留手的意思,据说广东绿营兵有‘三不’,还有‘四好’,当官的管不住,故此叫做泥鳅兵。”马云解释道。

黑山在福建做过山大王,但是他对广东并不是很了解,毕竟隔着南岭那座绵绵大山。而此时的广东也是和华夏的其他地域不同,按照永历对广东的了解,广东是既开放又封闭。因为广东地处南部沿海,有澳门这个窗口,故此洋人们都喜欢到广东来做生意,就是广州这座首府的大街上,也经常能看到洋人。受此影响,广东人的生活和思想很是开明,对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也能够接受。

但是因为满清南下,大批的北方汉人南下来到广东,由于对满人不信任,还有对大明的留恋,前些年广东几乎是连年爆发反清起义,遭到了清廷和尚可喜的残酷镇压后,广东人变得谨慎起来,甚至是有些封闭,对于广东以外的华夏人越来越缺少好感。

以上这些,都是马云从万岁爷那里听来的,以往永历在广东和井冈山之间没少往来,为了明军的军费可是绞尽了脑汁,所以他对广东还是很了解的。

另外马云对广东绿营兵也是知道一些,历数交过手的各省绿营,可能就只有广东绿营最为不堪了。先说江西绿营,多是身世清白人家的子弟,战力还算可以;再说江苏绿营,继承了江北四镇的好勇斗狠,战力更是不凡;还有河南绿营,虽然战力不行,但是人家起码能吃苦耐劳。

可就是广东绿营,让人不敢恭维,所谓的“三不”和“四好”就能说明问题。“三不”分别是“不听话”、“不守纪”、“不打仗”,前两“不”好理解,这“不打仗”说的是广东绿营兵对打仗深恶痛绝,只要是听说要打仗,不是装病就是开小差,唯恐上阵丢了自己的小命。

还有“四好”,就是“好吃、好喝、好嫖、好赌”,没有他们不敢吃的,比如猫和老鼠;还有喝酒就醉,醉了就***;“好嫖、好赌”是所有绿营兵的通病,广东绿营只是更胜一筹而已,尤其是赌,绿营之中公然设有赌局,有当官的坐庄,就是外人都可以进营赌一把,好赌之风可见一斑。

如此“三不”、“四好”的绿营军战力肯定不行,但平南王尚可喜也是没有办法,当年跟随他从北方而来的老部下们都已年事已高,而且由于久居广东,新一代与广东本地人已没有太大的区别了,而且仗着父荫,都成了纨绔子弟,更加对参军打仗避若如虎。

广东本地良家子弟根本不愿意当兵,碍于清廷的法度,尚可喜又不敢公然抓丁入伍,只好招募那些地痞无赖当兵,故此广东绿营兵的战力最为低下。

就是如此,惠州守将岳岐山竟然敢领兵出战,让马云吃惊不小,还以为对方有什么依仗,或者故意布局,引诱明军上钩。

于是马云向黑山建议,明军后撤二十里,以避其锋芒。当明军退到一个叫做“圆墩”的地方,而后依山扎营,此地有座东西走向的大山,山下是一条宽阔的官道,地形并不复杂,马云这才不担心对方会使出什么阴谋诡计。

半天之后,清军也赶到了此地,而且是马不停蹄地追赶过来,这让黑山和马云又是一愣,都寻思广东绿营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骁勇善战了,明军撤退,他们竟然敢追过来,难道他们不知道两万对三万是有差距的吗?

其实岳岐山当然知道进入明军的兵力,但是他早就被自己的“远大前途”冲昏了头脑,尤其是听了副手何德彪的话以后,更是将东来的明军视为草寇一般,不堪一击。

何德彪原来接替了岳岐山做了虎门总兵,后来虎门炮台被南海船队炸毁后,尚可喜差点要了他的脑袋,只是岳岐山看在往日的交情上,替他求了情,这才饶了他的命,不过官职是一掳到底。

后来岳岐山被调任潮汕总兵,其实那时候潮汕早就丢给了郑经,他也只能在惠州驻扎,以防郑军继续西进。等岳岐山来了惠州,这才想起闲斌在家的何德彪,于是通过尚之信的关系,说动了尚可喜,让何德彪也来惠州,协助自己。

何德彪此人志大才疏,就好空讲,但是他却对岳岐山的胃口。因为尚可喜曾经处置过他,他可是怀恨在心,便暗地里不住地鼓动岳岐山,让他培养自己的势力,早晚取而代之。出兵迎战明军,这个主意就是何德彪出的,岳岐山竟然采纳了。

当岳岐山和何德彪领军到达圆墩,望见明军已经依山扎下大营,而自己的部下因为急于赶路,早就人困马乏,尤其是那些“兵油子”们,如果不是竭力镇压,他们早就脚底抹油了。

于是岳岐山下令在明军大营对面五里处安营扎寨,对于这个距离,岳岐山自认比较安全,无论是火铳还是弓箭都难以打到这么远,而且还可以随时监视明军的动向。

第二天一早,何德彪便到中军大帐找岳岐山,提出即刻出营向明军发起挑战,要在战阵上与明军一决胜负。

岳岐山现在心里也有些嘀咕,他知道惠州清军不过是两万人马,而且战力实在不敢恭维,自己被何德彪鼓动,冒险出战。没想到明军退避三舍,没有与自己交战,如果此时主动挑起战事,那么自己有多少胜算呢?

想到这里,岳岐山反而犹豫不决了,他知道打胜固然可以加官进爵,可要是败了,自己恐怕就是万劫不复了。

正因为如此,岳岐山并没有答应何德彪马上开战的请求,反而下令加固营盘,准备固守。

看到清军气势汹汹地追来,黑山和马云心里没底,事情反常得很,所以采取了避让的办法。退到此地后,他们发现清军又按兵不动了,这让他俩又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黑山就不信邪,他主张立刻对清军发起进攻,哪怕是试探也好,可以查明清军的实力和意图。但是马云则不同意这么做,他认为此时打草惊蛇并不明智,还是以静制动的比较好。

就这样,明清两军竟然少有的出现了默契,两军大营相距不过五里,明军的大炮可以由高地发射,射到清军大营绝对没有问题,但是明军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固守自己的大营,就连巡逻队都很少出动。圆墩这个方圆不过二十几里的小地方,一下聚集了五万多大军,竟然能如此平静,着实让人感到怪异。

不过明军虽然表面上按兵不动,但是暗中不少探马已经被派出去,或者是昼伏夜出,或者是乔装成当地百姓,四处侦察惠州清军的动向,甚至惠州以西至广州这一段,都有明军的探子活动,为的就是弄清楚清军实力如何,还有他们的企图。

三天之后,岳岐山正在营中和何德彪闲谈,突然有人来报,说是平南王大王子尚之信来了,请岳岐山快出去迎接。

岳岐山一听尚之信来了,心中就开始叫苦,这位爷怎么来了,难道他上次还没折腾够吗?

但是没有办法,不过怎么说岳岐山可是人家提拔起来的,饮水不忘打井人,何况人家可是大王子,也许将来就是平南王,还是轻易不能得罪的。于是岳岐山与何德彪马上赶出去迎接,但见到尚之信后,没想到立刻就遭到了一顿劈头盖脸的大骂。

尚之信骂岳岐山懦弱无胆,畏敌不前,坐失良机。骂完之后,让岳岐山立刻出兵与明军决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