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天道轮回 第一章 仙人指路(1/2)
第一章仙人指路
第一回赶考
“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一阵朗朗吟诗之声,响起在这烟雾重重的山色之间。只见在蜿蜒的山径上徐徐走来三人,羽扇纶巾,沿着崎岖的山路踏青而来。
大宋宋理宗元年,时值江南春季,正是万里江山万里绿,江南的文人骚客赏青之时。这所吟之诗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沈约的《游沈道士馆》之中描写山色的语句。虽然只有寥寥的二十字,却将这季节、时辰、所在、景物无一不描绘得历历如见。这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观感,自近而远,余意不尽。
“不错不错啊,路兄你看这天柱山,一路阳光透过晨雾洒在一片山水之中。凉风细细,吹过那层层叠叠的山峦,树枝与树叶在相互间交错,相互拍打,散出迷人的青色和欢语。在这枝与也的生生交错中,雾重烟青。此情此景也难怪静修兄能顺口吟来”。
三人中,为一人朗声说道:“是啊,静兄这诗正印此景啊,不愧为我齐鲁三大才子之啊,看来静兄这次上京一定能高中魁了,呵呵”。这时前面那吟诗之人,挽一挽衣襟,回应到“路兄过奖了,我只是有感而罢了,那魁之说还为时过早,我等先游这仙境如何?”。
那为之人,一打折扇,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好是好,不过我看这天色不早了,我等不如先找个住宿之地,小酌几杯,明日再来观这山色如何?”
这时三人后面几个挑作行李的门人也放下行李。其中一个十五六岁左右的门人说道“是啊,公子,你看这天色也不早了。我们还是明日在来吧。”
只见那吟诗之人快走两步来到那门人面前,提起折扇在那门人脑门上一敲说道“我看你是怕这行李太重,想找个歇脚的地方吧”。那门人摸了摸头嘿嘿一笑,其他几个门人和另外两公子也都是忍俊不禁。那公子说道:“好吧,我等今日下山明日再来。”
众人止住向上的脚步,那最后公子回头对着刚才那被敲头的门人说道:“小李子啊,看来你家公子还是很心疼你的嘛”。那叫小李子的门人有摸了摸头说道:“那是当然了,我家公子可是心地善良,菩萨心肠,人间人爱,数见花开的好人。”
那唤做静修的公子,看了看小李子,然后抬腿找准小李子的屁股就是一脚,那小李子看到自家公子的脚朝他踢来,还没踢到就假装顺势一道,边到便喊:“杀人啦”。一行人更是摇头不语的看着,下山而去。
这几人便是人称齐鲁三大才子的静修、路言、江云和他们的随从,那叫小李子的名叫李修远,这李修远三岁父母双亡,静修母亲收养了他,他与静修相差一岁。他名字还是静修给他起的。那路言和江云与静修是同窗、更是小。
这时距离众人刚才打闹的地方一颗柳树下,坐着一位一个半尺长髯的老者,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捋了捋胡须。喃喃的说道:“静修静修,是他么,当年师尊弥留之际推演出来的灵童就是他么?挽救我东道宗的人就是他么?静修,静修,看来是了,刚才他们不是说明日还要上山么,看来我就再等等吧”。那老者看俩看四周,挥了下手中的拂尘,一闪身便不见了。
话说静修等人下山,来到驿站,寻得一家小店,只见小店门匾上书几个打字《横店》,江云看了看,笑着对大家说道:“就这家店怎么样?”
静修抬头看了一下门联念道:“一锅红艳,煮沸人生,好联。”这时小李子突然上前拉了拉静修的衣袖说道:“公子,这不是一家黑店吧,不会把我们一锅烩了吧。”
众人听罢,互相看看,一阵蓦然,静修说道“我说小李子啊,你现在的胆子是越来越小了啊,几个字就把你吓成这样,我看看尿裤裆了么?”
众人听罢更是哈哈大笑,这是店小二上来打趣道:“这位爷,你别怕你家公子说的是啊,我们可不会把你们一锅烩,顶多只会红烧了。”
路言看了看小李子,对店小二说“你别吓他了,给我们来三间上房,房钱和饭钱一起算,在帮我等备一座席,我等要小酌几杯。”然后便淘出一两银子抛给小儿。
那小二登时眉开眼笑,打个缉手唱道:“客官六位,上房三间,客官你里面请”。众人在小儿路引下上楼,安顿下来。半盏之后店小儿便来知会“几位爷你们的酒菜业己备好,楼下雅座请”。
小店后院的十来珠乌柏树,一片生机盎然。正值春夏交会时节,前面的阶梯边上夹杂着的几株野草,在一抹斜阳的照耀下,散出绿油油的光。
小店正堂里面三五桌的客人,有的喝做着茶点,有的喝着小酒,正在聚精会神的听一个干瘦的老者说话。那说话人四十来岁年纪,一件青布长袍早洗得褪成了蓝灰色。远远望去看似仙风道骨,只听他两片梨花木板碰了几下,左手中竹棒在一面小羯鼓上敲起得得连声。唱道:“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那说话人将竹板一打,说道:“这五言绝句说的是如何得道升仙,话说当年太白受到高力士、杨玉环等人的谗毁,加之他“翰林待诏”也是始终“待”着没个结果,所以,他心灰意赖,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来到紫极宫天极观,后被无极天师收于门下,从而修道家之法,后生化大鹏,驾驭仙风,从而遨游九天而去”。
那小李子生来爱热闹,一听这有人说快书,马上来劲了,抓了把瓜子,来到那说书人面前,一脸天真的问道:“先生,那李太白真的得到升仙了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