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回民国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境门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境门(1/2)

目录
好书推荐: 萌神养成计划系统 X进化 蝴蝶之谜 与君AA 重生洪荒之我为光明神 娥媚 笑相思 点草成妖 重生之钻石豪门 掌事

“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四大关口之一,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WWW.超速更新文字章节|始建于前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00多年历史,而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

张绍曾手指方向接着说道:“大境门以条石砌成的城墙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

众人跟随者张绍曾上了城墙,举目四望,张家口城区的景物尽收眼底。“那边是卧龙亭和将军亭,相传,清康熙皇帝远征回归京都,夜经此地,曾露宿大境门外。”

担心周学熙、张绍曾被寒风吹着,孙晋提议下去看一看。众人踏着冰冻厚厚地大雪,又回到了大境门前,此时因天气寒冷,除了口外进出商队,常见小商小贩们也被大雪吓得躲起来,显得非常冷清。

孙晋在此抬头仰望大境门,裸露的大青条石经历了几百年风吹雨打,冰刀雪催,显得沧桑而又厚重,见证了三百年来口内外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前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征召塞外八旗兵于张家口,大批骁勇的八旗兵从大境门源源不断进入中原,赶赴南方。张家口大境门为平“三藩之乱”起了重要作用。”张绍曾为了让孙晋了解更多,深入地说道: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第三次北征噶尔丹,其主力部队就是从张家口大境门誓师出发的。平定噶尔丹后不久,张家口晋籍文人张自成被长城内外祥和繁荣的景象所感动,于康熙五十二年(1709年)挥笔写下“内外一统”四个大字,镌刻在大境门外的石壁上,表达了长城内外广大民众对祖国统一的要求和对和平的热爱。在“内外一统”的摩崖石刻下有满、汉、蒙、藏、梵等六种语言文字。自此,张家口二百多年来无战事,终于发展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陆路商埠,出现了著名的张库商道,这条商道的集散点就是大境门。张库商道南承京津,辐射湖广,北面一直延伸至俄国恰克图和毛斯科洼(今莫斯科),影响直达欧洲和西亚。”

蓦然间,孙晋心中涌出怀古的感慨,对着众人说道:“严师、敬公,出了大境门就是口外茫茫大草原,进了大境门就是中原地区。如今外蒙游离于中央政府之外,中原大地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祖国河山变得如此支离破碎。”

对于孙晋伤感,周学熙、张绍曾亦是面色沉重。

“此乃我辈生逢乱世,亦是我辈为国为这祖宗留下来的大好河山建功立业的机遇!”孙晋话锋一转,鼓动道:“严师、敬公,两位皆是丹墨书法大家,可否在此大境门门楣上留下字迹,以飨后人?”

周学熙张绍曾闻之,不由一愣,望了望高高地门楣,相互对视一眼,眼中充满着跃跃欲试神采,两人却谦让式地一笑。

“芳志,为师听闻自你归国后一直苦练书法,对柳公权柳体颇为熟练,今日在为师、敬舆兄露一手,如何?”

孙晋被周学熙打趣得俊脸一红,讪笑地说道:“严师,别难为芳志了,严师曾经不是告诫我,连写书法为了静心养性,我的字就不好拿出来献丑了!”

没办法,民国时代若是知识分子不会毛笔字,那可就丢人丢大发了,大部分军阀皆能秀上自己毛笔字,孙晋只能赶鸭子似的,狠狠地联系。你还别说,通过几年练写,孙晋对毛笔字渐渐地喜欢上了。但若是在这里秀上自己毛笔字,孙晋可不想丢人。

见孙晋窘迫样,张绍曾周学熙哈哈大笑起来。

“敬舆兄,您是察哈尔省长,这是您的地盘,我就不夺人之美了。”

“对对,严师说得是,芳志觉得就写‘大好河山’四个大字,如何?”

“好!”

在大境门旁边一户大户人家内,张绍曾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下了四个颜体大字‘大好河山’并附属‘甲子初春张绍曾’几个小字。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苍劲有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