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开工(一)(1/2)
一早七点半,刘程快速成的吃过早饭后,背上小背包,扛着把锄头和一把柴刀,一个人走小路赶去了正冲,另一边修路的事全都交给了刘父来安排处理..26dd.Cn
顺着弯弯曲曲的小山路来到正冲脚下,刘程仰头环视了一圈整个小山冲,满意的点了点头自语道,“现在的一片荒凉,只要两年时间我就把这里变成一片桃源。”
山冲中间那二三十亩的空隙,就是一片荒亩和三坐荒山塘,地势成梯形,山冲最深处就是泉眼所在,下面接着是一座最大的面积有五六亩的山塘,另外的两座小点的山塘在下面把几十亩的田从中间隔开着。
前辈们把这片山冲开荒出来,而且山塘和田的位置如此设计,就是为了保证几十亩的田灌溉。三座山塘主要用来蓄水之用。
据村里的老辈人说,不管天气多旱,正冲的那口泉从来就没有干涸过,那几十亩的田从来就没有缺过水,也正因为如此,早年啊,这一片田村里很多的人都抢着争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型的抽水机等供水设备的出现,缺水的问题解决了,加上大家的日子过得都好了,正冲的这一片田也就再没有人要,给荒掉了。
同时刘程也非常的佩服,那些跑到这距村十几里路的山冲来开荒的老一辈人,进正冲能通车的那条大道,之前是没有的,是后来卖山上的树木,才特意修进去的。
在不能通车的情冲下,那几十亩的田每年所产的粮食全都只能靠人力,用两个肩膀给挑出来。南方家村的人大多都应该体会过,用肩膀挑东西的那个辛苦滋味,由其是挑上一走就是十几里地远。
刘程家之前就分种过正冲的田,自然也尝过从正冲把稻谷用人力挑回去的辛苦滋味,刚起步的时候还没觉得什么,等走了两三里地后,会觉肩上的担子会变得越来越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两只脚变得无力发软,两个肩膀被压得通红通红,严重的还会被压掉一层皮,当然,那些经常挑担子,习惯的人会好一些。
同时装稻一般都是用蛇皮袋或者是箩筐,用蛇皮袋装的话要好很多,至少在放的时候或者是实在支持不住肩上的担子给掉了,也不怕把稻给倒了。
要说到辛苦,挑担子还不算什么,远距离的扛树那才是最苦最难受的了,记得之前刘程跟着刘父上山砍过树也扛过树,树一砍下来就是一整棵,把树干一分为二,两人一人扛一节,由于是刚砍下来的,树是湿的,那个特别的重,就算是一节直径二十五公分左右,长两米五,看起来不咋起眼的木头,至少都有一百多斤,那家伙往肩上一放,可不像小扃担一样,只压在一小块地方,压痛了还可以稍稍摞一摞,换一块,这大木头一上来就把一边的整个肩膀都给压住了,要是压得太痛受有了了,只能绕过后颈换到另一个肩膀上,加上树的外皮太粗糙,几次换下来,两只肩膀以及后颈上的皮都要给磨掉一层。更可笑的是,要是木头实在太重,你半路上想要歇一些的话,放下来时还不能给直接扔放到地上,要把木头竖起来,并且要扶着它,不能让它给倒地上了,因为木头太重,倒到的地上,你一个人要再想把它给坚起来就难了,要是坚产起来你就没法扛,下面的路你也就没法赶了。
我听过很多的北方人说过这样的话,说南方人的个子普遍性的要比北方人矮,就是因为南方人经常挑重物、扛重物,给压的,个子长不高。呵呵,这只是跟一些朋友一块聊天的时候,说的笑话而已!
因为边上的两座山和整片田年前被火烧过,刘程一眼能看到的都是一片漆黑。
不过这样也好,田里的草丛、小灌木丛都给烧掉了,人往冲里面走方便了许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