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坠入深渊(1/2)
夏天的阴雨绵绵如期笼罩在了蜀地一带,沥沥的雨点拍打着涪城府的房檐,庞统手托着下巴,略有所思地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最近的他总有点心神不宁,而且与刘璋也已经正式撕破脸皮开战了,却依然得不到荆州援军的任何消息。
“孔明那到底怎么了?”
他们刚刚入川的时候,刘璋是盛情款待了刘备,但刘璋手下的许多将军却对这位不速之客抱有众多怀疑……最后在各种矛盾的冲突中,刘备不得不提前开战了。
现在困守在涪城已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庞统屡施妙计击退了来敌,可死守不是办法,也达不成他们来这的目的。
“军师!这些天来气候很差,还是先不要出兵了……”刘备似乎看出了庞统的心事。
“在下昨晚夜观天象,明日便会放晴。现在我们不宜死守,应乘兵力尚足之时,速战速决!”庞统手握蕉扇作了一拱。“望主公批准明日发兵雒城!”
雒城是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其最大的保障,刘璋自然在那设了重兵守护。
刘备面有难色,他的直觉告诉自己不要贸然行动。但回头想想,每次胜利都是庞统妙策的功劳,军师现在这么说想必也有他的道理。自己既然不多懂战术谋略,那还是该虚心听听别人的意见的。
“那……好吧!军师拟定个进军计划便可!”
刘备再看了看屋外,蜀地的崇山峻岭朦胧在细密的雨色中,诡秘中带着忧怨。
即使是有“凤雏”之称的庞士元,也未免看得清那片山色蒙蒙。
`
襄阳明朗的上空,缀着云痕点点。刘备已经入川将近三个月了,诸葛亮与众人齐心治理着荆襄诸城,荆州呈现出了战后难得的鼎沸与繁盛。
然而最后一封来自川内的书信是在上个月才收到的,只是告诉诸葛亮一切平安,那么现在呢?他们是否顺利还是已经开战了呢?
刘备最优秀的军师在自己的书房中踱步冥想,他这几天感觉很糟,突然担心起远去西川的主公刘备和师兄庞统。
门被推开了,是将军赵云。
“军师,皇叔的信到了!!他们已经与刘璋开战了!”
诸葛亮连忙接过赵云手中的信,细细一看,果然是刘备的字迹。“好……!子龙你先出去把消息告诉其他将军,我来筹划一下进军路线。”
“是!”赵云欣喜地低头领命,终于可以摆脱这些平淡乏味的日子,上阵杀敌了!
他轻挪着脚步,退到了门外,却猛地怔住了……一股强烈的恐惧涌上心头。他疑惑地瞪着眼睛,嘴唇颤了颤,但还是没说什么,默默地关上了诸葛亮书房的大门。
`
“军师,我军现在固守涪关,只待你带兵北上一起行动了……”
诸葛亮在房间中慢慢地踱步,拿着信翻看,嘴中喃喃地读着。当他把身体转向房门时,感到了异样。
“孔明先生……”一股慑人的能量迎面扑来,却急剧地收缩进了诸葛亮的头部。
“这、这……!啊……!”
诸葛亮蓦地感到撕心裂肺的头痛,仰面跪了下来。
“是你!!”他猛地辨出了那种心底的恐惧感,眼前开始昏花……一个个景象涌了进来,宛如他小时候读到的古代神话故事。
他不得不低下头,用手捂着脑袋拼命地摇晃,信纸和白羽扇轻飘着垂落在地上。“为什……么,要……现在……!!”诸葛孔明的脸剧烈地扭曲着,拼命地喘息……他似乎在那刻翻然醒悟到了什么。
“原来你是……”
眼前一片黑暗。
`
房间中,诸葛亮一动不动地低头跪着。终于,那张刚刚没把话说完的嘴开始慢慢地**起来:“咈咈咈……”
他把头扬起,脸上分明是种得意与兴奋。“嘿嘿嘿!休息一下吧……”
诸葛亮俯下身子捡起了羽扇,又歪着脑袋打量了一下信纸,很快用左手拾起捏成了废纸团。“没耐心的人,终究活不了……”
门再次被猛地推开。
“军师!!出什么事了?!”赵云自从感到那阵恐怖后,便一直没放心,所以隐约听到诸葛亮的喊叫,就立刻赶了回来。
“哦……没事没事……”诸葛亮背对着赵云,看不到表情。“赵将军,出兵的事先缓一缓,过几天再说吧。”
“军师,您刚才不是……”
“军师现在说的话你不听了?”诸葛亮的语气中透着异常的冷漠。
“对、对不起!……军师。”赵云在军师的训斥下怔了会,便不敢再多讲了,连忙退了出去。
他在屋外用力地咋了咋舌,却百思不得其解。有种直觉告诉他,一切都不对劲了,但又是怎么回事呢?忠心耿耿的将军锁住了他的浓眉,这需要花些时间来弄清楚。
`
果如庞统所说的,在那天的阴雨后天气便放晴了。拨开了乌云的压抑后,西川林木葱郁的美景便在如金子般阳光的冲透下一览无遗。
浩荡的刘备大军出了涪关后,便分为两路向雒城行进,庞统为了避人耳目,特地走了山间的林阴小路。
骑着刘备临行前送他的“的卢”马,庞统走在队伍的后面,一路跨过小河淙淙,回荡着鸟语轻声。这一路由魏延将军任前锋,他颇感放心。
行军很快进入了一条狭长山道,在西川这带,山路是经常的。只不过现在,他突然对脚下这块地方有了点莫名的感觉。
“此处是什么地方?”庞统摇动着蕉扇,随口问了问跟在他旁边几个投降的刘璋士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