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黑色之城(1/2)
少梁之战,给后世人们的印象并不深刻。收藏*~网I。O
从规模来看,它和春秋战国时代无数的大战役比起来,似乎不值一提。
但从史实和历史后来的走向来看,这恰恰是一场堪称只比“长平之战”稍逊的历史转折关键之战!
在这一战之后,秦魏两国的命运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守护着战国霸主魏国的房星,开始慢慢的暗淡下去,而守护着秦国的太白星,一点一点的开始绽放光华。对这样的星象走势,夜夜观星的大魏国“星天监”越弗,不知在未来是否是看在眼中,急在心里……这是后话。
此战,秦魏双方共计投入二十多万的兵力,双方总计伤亡超过十万,且双方均受到重挫,各自统帅或被俘、或重伤,其战斗状况之惨烈、之血腥,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可伟大的《史记》居然只曰:“献公元年,止从死。二年,城栎阳。……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
通观后世能看到的其他史料,也是语焉不详,有的还说魏国太子被俘虏了的,越看越晕,不如不看。
总之史官们只记结果的“惜墨如金”的记史笔法,令人无比纠结。
所以黑水前世在看史书时就经常念叨:“尽信书,不如无书。”何况很多史书,几个字就是几百年过去了,基本上也等于“无书”。
黑水甚至对伟大的太史公司马迁也颇有微词,认为这位史官大神“身残志坚”的精神确为“万世史官楷模”,可他写个历史吧,语焉不详就不说了,很多“史实”据说他写的时候由于年代已久无法考证,于是录下的只是“民间传说”加上他自己的判断。更让人受不了的是他还经常加些个自己的主观评语,而这些评价,到底是他“自己的主观”,还是“皇家的主观”,或者是“某个学派的主观”?
黑水前世和狐朋狗友喝酒打屁时为装牛逼还这样总结过,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偷的别人的观点:照我说,只要是人写的历史,永远不是真实的历史!历史有三种:真实的历史——即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史书的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民间的历史——小说家们创造出来的历史。比如好多兄弟都认为三国演义就是真的,我也是,谁说不是真的我和谁急!……可惜啊,现在的我们离真正的历史,已经越来越远,恐怕永远都无法窥探它真实的面容呐,真是郁闷啦,来喝喝喝……
结果,郁闷的水爷真的穿越而来寻找历史的真相了……敢问苍天,凭你之意而来的黑水这一次所经历的历史,是真实的么?谁知道呐……
也许黑水的观点比较偏颇,不过确实也是,且看太史公写的少梁之战——“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搬着指头数一数,十二个字。
到底怎么战的?怎么虏的?
如此破败贫穷的秦国,如何能与强大富庶的魏国对抗?
何况,自石门之挫后,在大魏国内以上将军庞涓为首的“灭秦派”的力主之下,魏国再怎么滴也对弱秦有了些许的重视,于是在王室公子魏卬的率领下,少梁一战中,魏国对秦国也终于派出了强大的魏武卒兵团,这一战,从国力、军力、战力、后勤、武器装备、训练素质等各方面综合分析来看,秦国都必败无疑。
可是战国霸主魏国居然被小破秦国拼了个两败俱伤!魏军统帅公叔痤还被俘!
试想那公叔痤,堂堂大魏国的总理、赫赫大魏军的统帅,保安防护措施该是何等的严密?他定是被那成千上万的大魏精兵、精英侍卫们层层叠叠地象熊猫一样的保护着,是秦军想俘虏就能俘虏的?
但这一战的结果,偏偏就是这样:
秦国的必败无疑,生生被老秦人拼成了与魏国的两败俱伤。
防卫森严的魏军统帅公叔痤,生生被仲公子活捉。
而且,就算秦军俘获了公叔痤,可自己的国君也被狼毒箭重伤。一国之君命悬一线,那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国运垂垂危矣的大杯具,魏军大可趁此机会举大兵一举攻破秦国,这是傻子都能想到的国策正道……可是,这一切没有发生。
何其的诡异?何其的没有逻辑?
而当黑水出现在秦国、出现在少梁,这样的结局不再诡异,也不再不合逻辑。一切的结果,都顺理成章。虽然秦献公重伤,但是秦军以绝对的弱势兵力,拼得强大的魏军的也伤亡惨重、斗志全无,已无力也不敢对同样后撤的秦军发起追击,反而担心秦军还有什么阴谋诡计在等着自己,只能仓惶撤回河东。
一个莫名穿越而来的前世怂人,挽救了秦国?
是黑水改变了历史?还是历史本是如此?
已是无关紧要的问题。
无谓何因,已结此果。这样的结局,也并没有给此战后的秦国,带来一点点的喜悦。
秦国,因为国君重伤性命垂危,举国惶惶,特别是国都栎阳里,一片阴霾。
……
现在秦国的都城,是坐落于渭水小支流栎水北岸的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
这是秦立国四百年以来的第三座都城。秦始封诸侯时,周朝都城已东迁至洛阳,而封给秦国的封地——周朝的发家之地、周故都关中的镐京、沣京,早已被凶悍的戎狄化为了焦土废墟,根本不可能用来作都城。于是秦国第一任国君秦襄公,便将都城设置在靠近自己西部根据地的陈仓山东口。第二代国君秦文公又将都城东迁三百里,设在了渭水北岸的雍城,一直稳定了三百多年,秦献公即位后,再次迁都,就是现在的栎阳。
战国初期,秦国屡次被强魏攻城略地,老秦公迁都至更靠近魏国的栎阳,正是向天下表明秦国从此再也不会后退一步!
栎阳,只是一座典型的春秋战国时代常见的小城——区区“三里之城,五里之廓”。
城虽小,每边一里,方方正正的四里多,但一看上去,就知道是一座军事堡垒:全部用崤山大青石砌成,城墙比普通的城墙高出一大截,箭楼高耸,城门也用大山石筑成,没有使用一寸的木头,这是为了有效防止敌人的火攻。
最为特别的是,整座栎阳城的外墙,全部涂上了厚厚的黑色山漆。这种山漆正是取秦国富产的猛火油的萃取物和树胶混合而成,使整个城墙外壁光滑而不可攀,进一步使这座高高耸立在栎水岸边的险峻城堡,令攻城方若想攀爬偷袭也无计可施。
城墙涂抹了黑色山漆的栎阳城,从外面看上去就是一座“黑色之城”!而少梁之战后十余天的栎阳城中,也笼罩着一股黑漆漆的暮色,令人感到无比的沉重。那秦国宫室里,同样是黑色的忧伤氛围萦绕……
本不大的秦国六进宫室内殿的第四进,是寝宫。
忧伤的夜,当下秦国老君夫人缓缓走进寝宫内室,到得老秦公的病榻前侧身坐下,默默无语地看着老秦公肩头那有血迹浸出的白布包扎处,即心疼、又心急,看着看着就眼泪涟涟,轻声抽泣起来。
“老妻,你咋还不去歇着……”老秦公幽幽醒转,关切地看着这个无怨无悔追随自己几十年的妻子,说话虽吃力,口气却柔和无比。
“夫君呵,你伤成这样,叫我如何睡得着来?”
“嗳,多少年大风大浪,我们不都过来了么?”老秦公尚在幼年时便被自己叔父夺位,长期颠沛流离、在魏国避难多年,三十五岁才回国夺回君位,即位后为了国事呕心沥血,又长期与魏国征战,可谓几经沧桑、历经磨难,而这位君夫人,一直无怨无悔地跟着他。因此无论在朝堂上、战场中多么威严或铁血,一旦对着这位一直不离不弃的老妻,老秦公立即就只剩下柔情。
“老夫君你就别宽我的心哩……谁不知道那狼毒箭,谓之天下绝兵,治无可治……再大的风浪,能大过这一次么……”君夫人越说越是伤心……
本来老秦公中了狼毒箭,没有解药三日内就该毙命,用了伤兵营的新式药剂虽然勉强拖到了今天,但明显已是时日不多。
老秦公伸出右手,努力想去拭去妻子脸上的泪,老妻却抓住他的手,边哭边焦急地说:“老夫君啦,你真是因为重伤脑子糊涂了么?到了此时还不立储,难道真想看到这秦国灭亡么?难道你忘记了五十三年前的秦国之乱?”作为一国之后,固然担忧自己夫君的性命,但秦国的命运,也同样令她焦灼。夫君重伤,危在旦夕,秦国的太子又没有明确,安知不会在瞬息之间发生肘腋之变?如果再不立储,说不定五十三年前的秦国内乱将会再度重演。
五十三年前的故事就发生在老秦公自己身上,他又怎么可能忘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