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南东道白家村(1/2)
大雪纷飞的茫茫天地间,一个江边的小村里,一群孩子在围着一棵大槐树,嘻嘻哈哈的唱着跳着。为啥?因为大槐树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迟迟不溶化的积雪堆积在树枝上,在寒风的吹拂中,渐渐凝结成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冰柱,在朦胧的阳光照射下,反射出熠熠的光芒。这个村叫白家村,村民基本都姓白,据说是秦朝时候大将白起的后裔。因为白起杀戮太重,秦王最终毒死这一代名将,以堵住这满天下的口诛笔伐。但是秦王毕竟是明君,念及白起为秦王朝立下的汗马功劳,并没有株连其家人。然而树倒猢狲散,世态炎凉,白家的近支迫不及待的与白府划清界限,家丁仆人也早早的散了。以后的日子里,白家嫡系子孙渐渐的从秦人的眼中消失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与外面的欢快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白忆秦家。他们家在村子东头,是三间泥砖房子,房顶铺着厚厚的茅草,大雪飘飘,在屋顶积起厚厚的一层,时不时还吹落些许大块的雪块。白忆秦一家五口,除了老白与他媳妇儿,还有三个儿女。老大,老三全是女儿,老二是个儿子,名叫白雪飞,全家人宝贝得真是当太子供着,令全村的小伙子都嫉妒的发狂。前些日子,村里不远处的小池塘结冰了,小白这小子瞅着这厚厚的冰面,心眼就活了,琢磨着去在冰面上钻个窟窿,也好捉几条鲜鱼,改善改善全家人的伙食。本着为家人谋福利的念头,也想给家人一个惊喜,小白心动马上行动,立刻招呼平日里的死党阿毛和阿牛,一人寻了根棒槌,就风风火火的冲着池塘出发了。三个小伙子都十五六岁,正是特爱逞威风的年岁。所以不待小白下令开始,那两小子就嘿咻嘿咻的干起来了。小白一瞅,急了,立马往池塘中央奔去,心里还偷笑着:“两个笨蛋,池塘边哪有什么大鱼,池中央才大鱼呢。”赶到目的地,小白立刻舞动棒槌,梆梆的敲打起冰面,脑子里还幻想着晚上全家人吃大鱼,个个都夸他有本事呢。可是天公不作美,小白正美着呢,突然冰面由于受力太重,哗啦啦裂开一大片,小白正想去抓鱼,可是遗憾的是,鱼还没抓到,小白就沉到水里去了。他不会游泳,在冰冷刺骨的寒水里,小白只觉得一阵头晕,就啥意识都没有了。看样子,鱼没抓到,小白自己差点喂鱼了。
事情过去两天了,小白还是没醒。早上镇上的大夫来看过了,抓着小白的脉,琢磨了好久,说了句寒毒入体,后事难料,然后写下了一纸驱寒醒热的药方,摇摇头,一声叹息,慢慢的走了。老白的媳妇儿顿时晕了过去,老白的泪珠儿也在眼眶里打转,小女儿白雪梅似懂非懂的跟着掉泪。大女儿白雪燕正在给弟弟喂姜汤,那正在煨汤的玉手,霎时停留在半空,然后哐啷一声,瓷碗摔得粉碎,姐姐的心也碎了。
小白是个好孩子,孝顺懂事,虽然顽皮了点,但是聪明伶俐,可爱乖巧,老白夫妇是这样认为的;小白是个好弟弟,去集市的时候时常给我买些红丝线或者丝绸巾,让我绣花或作头绳,我的好弟弟,你不要有事啊,白雪燕心里低声呢喃着;小白是个好哥哥,总是买糖葫芦给我,小妹白雪梅小声嘀咕着。一家人就这样围着木床,凄凉的盯着床上的白雪飞,心里向佛祖祷告着,一定要救救他们的小白。
“哎呦,头怎么这么晕呢?”一个少年的声音蓦地在泥屋的床上响起,声音中夹着着丝丝呻吟,似乎很痛苦似的。现代的白雪飞慢慢睁开了眼睛,首先跃入眼帘的就是屋顶那一蓬蓬的稻草,揣摩着是不是到了老家的种植房了。在小白的老家,种植蘑菇都是这种棚子。家家户户主要是靠种植蘑菇生活。还别说呢,他们那的蘑菇不仅内销至全省,还遍销全国,更要命的是居然还大量出口到美欧。结果了,老家的乡亲们,终于在有生之年见到了厚厚的红票子,终于买上车子在盖上新房了,一句话,他们脱贫了,小康了。老乡们之前老说政府不好,这下谁要是说政府不好,全村人的唾沫星子铁定把他淹死。这个事实再次证明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让小白好好的感慨了一回:老百姓真是纯朴善良啊!
“飞飞,你没事了?”一张慈祥,长着些许皱纹,又有些苍白的中年女人的脸倏地出现在小白眼前,把小白吓了一跳。小白这才仔细打量了下这位阿姨,不打量还好,一打量小白的心凉了半截:因为他发现这女人穿的衣服是古代的,上衣是斜领,从脖子一直延伸到腰际,前后两半是用细绳系在一块的。下身的裙子是粗布做的,很宽松,里面则是棉裤;穿的鞋子则是纳底的布鞋,厚厚的,似乎很保暖。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穿越了的是这女人后面的两个女孩,一瞅那穿着,小白立刻明白了:他的的确确是被那老道士送到唐朝了,而且的的确确是送到一草根家了。这不,屋顶盖的是茅草,床下垫的也是茅草。小白心底凉飕飕的,一激动,又晕过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