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现(2/2)
刘喜有段时间研习过古文与古字,当然,太遥远太生僻的肯定不行,不过这族谱离的年代倒不是太远,还是用的极为工整的小楷书写,没有什么阅读障碍。
重修本中有着很多的遗失,这很正常,朝代更替如此的频繁,就算是在大山中,一个家族也不能保证没有断层。真要拿出宋朝原本,刘喜还真是不敢相信。族谱中缺失的是中间的那好几百年,不过在开头,关于最先迁移过来的那段倒是记录的非常详细,不但有家族中发生的大事、重要决定,就是里面的先人卒与哪年,何事而卒也都记录的清清楚楚。果然,有一段中就记载了修建饮水水车、沟渠、村头大坡路的那段,还有着居高临下建造木围墙的事迹。
不低啊!刘喜仔细揣摩后认为当时只怕要比现在高五米以上。以前的田家台,变成现在的田家坳,一千年能够有这么大的变化吗,为什么只有这里变化而不是整体?
这个问题田双虎就无法回答了,刘喜也指望他能够回答,看来,这里还是有些奥秘的,刘喜的兴趣,是因此被调动起来。胡乱的把饭给扒拉了两碗,背上工具就立马跑了出去。
花了整整一天半的时间,刘喜把整个村子跑了个遍,任何有异常的地方都不放过,但却没有任何的收获,而就在他要彻底放弃、最后一次回到那河与山交接的部位,无意中发泄怒气时丢出的一把铁锹给了他惊喜。
那一铁锹扯到了一株树后又撞到了一面山壁,笔直的沿着山壁滑下来时,却插进了土里一半!这下面是空的。
呆滞了一会后刘喜赶紧上前,果然,被铁锹捅过的地方有个海碗大的洞,填充的泥土也被一同推了进去,站在洞口,可以感觉到里面透出来的丝丝冷风。拔出铁锹,刘喜把里面的泥土挖开来。周围的岩石层似乎都是连在一块,而就是这么的巧,最开始铁锹的落点似乎就是个天然的洞口!用铁锹往里捅捅,可以触到底,不过在铁锹摆动时,靠向山壁的那方,还有着进口。
碗口大的洞口刘喜肯定是无法进入的,不过好在带了些工具,刘喜挽起袖子开始把洞口加大,洞口边缘的岩石不是很厚,薄薄的一层,刘喜很容易就把这里变成盆口般大小,咋看上去,和农村里存储红薯的地窖入口很相似。
这洞口位于山壁与地面岩石的交接处,非常隐蔽,而且只需要趴下就能轻松钻入,刘喜也是胆子大,没有多想就紧了紧身上的衣服,仰面朝天着一下子就滑进去了大半个身体,还真是个弯道,不过这弯道内要比洞口宽阔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拥挤,手脚并用着刘喜还朝着里面爬了一小段,一片黑漆漆,刘喜用手朝上探了探,似乎出了弯道了?这地方应该是山壁后面吧?
实在是太黑了点,因为身体所处的位置,把唯一能够提供光亮的入口都堵上了,这时刘喜才感到害怕:进不进呢?这里面明显是岩层伸缩时形成的断裂层,谁知道里面安全不安全,谁知道里面是不是都能够爬行?还有,谁知道里面会不会蛇啊蟒什么的,刘喜越想越害怕,鸡皮疙瘩起了一身,笨拙着赶紧倒退了出来。
天上的日头很大,晒的人暖暖的,让刘喜的心绪很快就平静下来;从衣兜里掏出皱巴巴的烟,点上后就愣愣的蹲在那,眼睛死死盯着洞口,脸上变换不定,最后似乎下定了决心,站起来到周围扒拉了些树枝杂草,把这洞口盖上,再看了看时间,把工具一收,回了村子。
洞里的岩石有些锋利,割在身上都有些生疼,还好的他那套衣服的质量真的不错,不但没有破损,还挺耐脏,上下拍了拍也立马的就干净了。因此回到村中的刘喜除了头发上有些脏外,没有人察觉到什么异常。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