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章 出使人选(1/2)
完颜宗翰收到了西南招讨司的战报,他的大军南下基本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一路进展顺利,从朔州出长城,一路攻克雁门寨、西茎寨、土墱寨、胡谷寨,然后沿滹河南下,攻占了代州和崞县,继而拿下阳武寨,楼板寨和忻口寨,至此,河东路北边的边寨基本瓦解。
忻州和定襄的宋军见金兵势如破竹,无法抵挡,立即弃城而逃,留下了两座空城,完颜宗翰大军没有停留,继续南下,不日攻克石岭关和赤塘关,又连下阳兴寨和百井寨,兵锋直指太原。
但令到完颜宗翰想不到的是,他的大军在太原以北不到百里的三交口遭遇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三交口是太原北面最后的屏障了,这里有一万宋军死死守住关口,由于三交口西面是奔流的汾河,东面是太行山的杀熊岭,如果要绕过三交口取太原则需要耗费太多时间,完颜宗翰只有下令强攻三交口。
当张以还在西京道和斡鲁作战的时候,以太原知府张孝纯和河东路宣抚副使王禀为主导的太原保卫战同时打响,当时整个河北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是宣抚使童贯,但童贯早就逃回汴京,护送着赵佶去了镇江。
金兵对三交口发动猛攻,三日后攻克三交口,守关的一万宋军全军殉国,金军也付出了万人的伤亡。正是这宝贵的三天,知府张孝纯将太原城周边的居民都转移到了城中。
完颜宗翰首次受到了大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他很恼火,率领金兵轮番攻城,当时攻城的云梯、偏桥、抛石车等武器,被金兵全部用遍,汾河边稍大点的石头都被金兵用完,但都被太原城军民击退。宗翰无奈,只好将太原城团团围困,城外构筑工事,用鹿角连营,把太原城围的铁桶一般,断绝了太原城对外的所有通道。
在张孝纯、王禀率领下,在土城之内,筑起重城,土城之外,挖掘战壕,百姓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皆发给武器,分派地段,昼夜守城,城中存粮实行军事管制,不分贫富,均按人头每日供应。张孝纯坐镇府中,王禀每日在城墙上督率守城。
攻城十五天后,双方都很疲惫,为配合金军东路大军围攻开封,完颜宗翰又派完颜娄室带五万大军向西和向南分两路进发,他要挡住大宋西军去增援开封,完颜宗翰自己留两万多人继续围困太原。
而金军东路军方面,则在完颜宗望的带领下,有惊无险的渡过了黄河,开封府已经在望了。
东京汴梁再次骚乱起来,在龙椅上屁股都没有坐热的宋钦宗赵桓又开始手足无措,他再次想到了逃跑,但以东京留守李纲为首的众大臣力主抗金,拼死留住了这位刚登基的皇帝,意想不到的是,御史中丞秦桧力主抗金,带领言官纷纷上书,煌煌大义说得让赵桓都害怕了。
如果这个时候赵桓离开,东京必失,大宋就有灭国之危险,正是因为这一点,连主和派都一致要求赵桓留在开封,在这件事情上主战派和主和派没有分歧。
主战派以李纲和种师道为主,他们一方面令各路大军进京勤王,一方面积极构建开封的防御,整军备战。既然决定要备战,就要做充分的准备,一时间整个开封都动员起来了。
而赵桓却做了两手准备,一面准备迎战,一面又不断派人去完颜宗望大营乞和,一路谈谈打打,时间进入了秋季。
吴孝民作为大金的使者又来到了开封,这次来汴梁与其说是合谈,不如说是下最后的通牒。
金国的条件是宋朝割让了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黄河为界,大金与宋朝为叔侄之国,增加岁币,并且将以前的岁币马上兑现,另要求派亲王宰相去金军大营与完颜宗望议和。
赵桓马上派鸿胪寺卿沈晦去打探金人消息,得知金人是想让少宰张邦昌去合谈,可能是吴孝民上次看到了张邦昌的懦弱,至于亲王,对方倒是没有特别在意什么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