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蚂蚁(一)(2/2)
那中年人点了点头,说道:“大家好,我是杨沛华,美国s大生物化学系的博士。”
昨天在他旁边的那一个人等杨沛华说完之后说道:“大家好,我是李智博,美国h大生物学博士。”
安宁靠在行李上,并不想掺合。这群人平均年龄都在三十岁以上想,学位最低的也是在读博士,读的学校最次的也都在国外,虽然近几年来q大在国际上的综合排名不断提升,已经进入了前二十名,但是在人们心里,还真比不过那些国外的“名牌”大学。
“嘿,小家伙,到你了。”坐在安宁旁边的那个m大的有机化学系博士后拍了拍安宁的肩膀,有人小声嘀咕:“真羡慕他这么年轻就已经有这么高的学位了。”“我?我啊。n大生物系在读学生。”所有人都先是露出了不解的表情,随后大笑了起来。
“大学生,你来这儿干嘛?你以为拯救世界和研究性学习一样吗?”
要是地上有个缝,安宁就钻进去了。
李智博和杨沛华想起来安宁是杨教授的关门弟子,正想帮安宁解围。突然门开了,一个皮肤黝黑,昂着头,手里拿着杯奶茶,拖着箱子的年轻人迈着大步走了进来。“对不起大家,我来晚了。”
这家伙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还是那个有机化学系的博士后说“自我介绍。”
那人把行李箱松开,扶了扶眼镜,吸了口奶茶,说道:“我叫沈默,来自中国,陕西,今年二十五岁。”
有机化学听了有些生气:“大学,学历!”
“哦,好的,我是n大自动化系的毕业生,虽然学的自动化,当我更喜欢拯救世界,再加上处理这类问题我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听到国家要派科考队去俄罗斯,马上就赶过来了。”
又是n大的,那群人一定这么想。这人一定是美国电影或者是日本动漫看多了。果然,他的话引起了所有人的攻击。“刘队长,科考队是想加入就能加入的吗?”有机化学已经不屑于问那个叫沈默的人了,直接去问刘齐泽。
**则摊了摊手:“这倒不是,科考团是在沈默先生的建议下组织起来的。”
“居然还有咨询这种货色的意见?我看我还是不去了好。”有机化学情绪很是激动。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沈默先生在二十二岁大学毕业时毕业论文被发表在了《科学》上,同年便出国赴美留学,在s大读的研究生,m大的博士生,读了一年博士后回国。同时,他也是本次活动军方与科学家之间的协调人。张成海先生,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可以保留。”
杨沛华拍了拍脑门,猛地说到,其他人的眼神都十分错愕。
“另外,虽然安宁先生的学位比大家低很多,但是,他是杨斯行教授的关门弟子,据杨教授所说,他在昆虫学,尤其是在研究蚂蚁这一领域无人能出其右。”
“啊?你是杨教授的学生啊,年纪轻轻的真是厉害。”这个张成海冲上来要握安宁的手,安宁下意识把手收了回来,想不到杨伯的名气竟然这么大,也想不到一个人变能变得这么快。
一路上,安宁都很安静。虽然有杨沛华的解释和说明,但是还是能明显地看出那些人对他的实力有些怀疑,不过本来想想也是嘛,自己的知识水平就是没其他人高啊。想到这里,安宁又看向了那个人,沈默。
能被m大录取的人按理来说应该很牛逼,但这货怎么看都像是街边的智障青年。另外他也是n大的啊,世界还真是小。
安宁靠着车窗,准备给林敏发一条信息。他飞快地在键盘上打了一行字,又一个个的删去,过了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最后,他决定打个电话过去。
在电话,安宁把分开了一天半的事全部告诉了林敏,林敏也很是惊讶,告诉他要小心。“哎,兄弟啊你的嘴是不是抽筋了?”沈默突然把脑袋探了过来,安宁才发现自己的嘴角已经翘到了一个让别人害怕的角度。
和林敏道声再见,然后挂掉电话。
“嗯,我很好,谢谢你关心。”
看起来沈默还是有话要说,但是被安宁的话给堵死了,又把头缩了回去。
机场就在市郊,这也是选在x城集合的原因。这群人里有生物学家,有化学家,有地质学家,甚至还有伦理学家,看起来国家对这件事还是很重视的,但是虽说对于从安宁来看这些人大部分都很老了,但是事实上他们在科学界也都算是年轻人,是想让年轻人接受锻炼吗?国家的想法还是不太容易理解。
飞机上安宁也在想,昨天估算出来的蚂蚁数量大的可怕,他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这件事恐怕并不好处理。
一千六百万亿只排起来可以绕四十万圈,这数字还不是一般的吓人。要知道一个人也不过只有六十万亿个细胞。安宁揉了揉脑袋,发现他还是不擅长估算。飞机在云层之上自西向东飞行,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这将会成为安宁自出生以来来经历过最长的一天。
从小到大还没出过国呢,安宁换了换思绪,从申请到护照下来一共用了六个小时的时间,不由得让人怀疑这护照是真是假。不过想着都登记了,肯定不是假的。
算了,靠在座位上睡一觉得了,原本以为坐的是经济舱,谁知道竟然还是商务舱,国家还真是财大气粗。
由于并没有直达航班,北京时间下午六点,中国科考队抵达莫斯科,按照莫斯科的时间来算的话,现在是下午一点。在从莫斯科国际机场转机前往伏尔加格勒。直飞两个小时,再加上航班晚点这一国际惯例,安宁等人在莫斯科时间下午六点到达了伏尔加格勒。
。在飞机上,安宁已经了解到,从切尔诺贝利出来的蚂蚁分成两路,一路去了西欧,一路奔向远东。西欧各国连自己都泥菩萨过河,更不用提帮助别的国家了。另外美国也的确提出了向俄罗斯进行科技援助,但没被同意。能来俄罗斯的也就只剩下了中国科考队。一下飞机,一行人就收到了俄罗斯人民的热烈欢迎
前来接待的市长顾问说的,伏尔加格勒毗邻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市长对中国科考团的的到来很是欢迎,但是此时他正忙着转移和安置居民,所以不能亲自陪同。不过他也派了一个会汉语的军官现代一行人到处看看。
“啊,伏尔加格勒,一想到这里我就想起了那段峥嵘的岁月。”游船上,沈默端着一杯格瓦斯,眯着眼睛看向荡漾着落日的余晖下的伏尔加河。那个俄罗斯大胡子军人也靠在栏杆上,眺望着远方,带着浓重的俄罗斯腔调,说:“当年,他们说德意志的车轮不会被任何事物所阻挡,然后在这里碰到了钉子。”
这个人叫彼得,军衔是少校,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安宁在他的车里看见了它的全家福。伏尔加格勒?战争?还有德意志?安宁不断的思索着,却一点都发现不了这些事情之间的联系。
沈默回头看了他一眼,“伏尔加格勒,旧名察里津,在苏联时期他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叫斯大林格勒。”
被人看透了的感觉可不好,安宁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是沈默仍然不想停嘴,继续说道:“虽然说科考很重要,但是也要等到咱们把时差调好后再说吧。休息好是工作的前提,来吧,干了这瓶格瓦斯。”说罢,就向安宁的座位走了过来。
这人真烦,安宁并不想理他,索性说道:“对不起,你说的很对。沈默先生,我很困了,需要休息一下。”然后脖子一仰,就当是睡着了。
尽管是假装睡着了,安宁也没在休息,此时他的大脑仍然保持着高速运行。他有些不明白,明明蚂蚁明天就要到了,这些人却一点都不着急,特别是这个沈默,别人都还在讨论一些有关的问题,他倒好,以为自己是来玩的吗?
等等,安宁突然又想到,伏尔加格勒在伏尔加河的西边,在伏尔加格勒的西边还有一条忘了叫什么名字的河,蚂蚁是从西边过来的,那么,它们越过了一条河。想到这里,安宁又猛地睁开了眼睛。“彼得上尉,蚂蚁们是怎么度过西面那条河的?”
彼得挠了挠头说道:“它们借助着一种白色的蠕虫从浮在水面上浮了过来。”
白色的蠕虫,听到这里安宁明白了。蚂蚁的幼虫富含脂肪,借助着水的张力和浮力,可以来整托起整个蚁群。富含脂肪,安宁想到了一个可以消灭掉蚂蚁的办法。
“彼得先生,现在有没有抓住几只那样的蚂蚁,我等着做实验呢。”李智博看着大家这个样子也不是很舒服。彼得无奈的表示,由于蚂蚁的移动速度太快,且破坏力惊人,根本无法靠近,所以到目前为止根本抓不住它们。
“蚂蚁新陈代谢很快,那死掉的总会有吧?”安宁问道。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们连尸体都没有找到。”彼得摊了摊手。
也对,蚂蚁会把受伤的同伴拖走吃掉,所以说不会找到尸体的。
晚上要回到住的地方,彼得开着车,刘齐泽不在,安宁坐在副驾上静静的看着窗外。
“这里很美吧?”彼得问道。
其实安宁一直都在想关于蚂蚁的事情,根本没时间来看风景。但是,他还是说道:“嗯,是的,很美。”
“你看,那是格尔加尔德塔磨房。二战时背德国毁掉然后重建的。”车路过了一栋破破烂烂的建筑,与刚才见到的完全不同。彼得看前来表情有些异样。“如果我们不战斗,明天整个伏尔加格勒就会变成这样。”
“不是所有人都要被疏散吗?”安宁问道。
“不,有一部分士兵自愿留了下来。”
不是吧,这样做就是在送死。彼得会不会也留了下来呢?正准备问彼得他突然发现,今天和彼得说了很多话。
“我的爷爷是一名第六十二集团军的士兵,他是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牺牲的。”彼得看向了那张全家福,在黑夜中看不清他的表情。
沈默猛地把头伸向前来,问:“彼得先生,这里哪有玩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