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本相以为不妥(2/2)
谁要是敢拿“君臣有别”、“主仆规矩”来说事,讽刺或挖苦郭泰家里没有规矩,主不主,仆不仆,等于是变相的赞成主人虐待仆人,依照“主仆如君臣”的逻辑,那就是赞成君主虐待臣子了。
当刘曜在楚王国境内推行编户齐民政策之后,随即又颁布了汉化令,确定新的户籍制度,将国人户籍划分为贱民籍、平民籍、公民籍三个种类的时候。
郭泰就知道,教部的核心职能之一的教化育人,从此有了新的内涵。
那就是通过种种教化手段,不断的减少楚王国境内贱民、平民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公民数量!
蔡邕与许多传统的儒生一样,刚开始不理解甚至难以接受主仆同桌而食的家风,但听了郭泰的解释,再结合教部的职能,他决定从明天起,蔡家也换上新的家风。
两人聊着聊着,便来到了办公署。
教部的办公署与其他十一个堂部的办公地点,都集中在原丞相府之中。
刘曜称王后,长安城开启改造工程,原丞相府经过翻修改造之后,成为了政事堂的办公署——也是临时的楚王国政务府。
按照楚王刘曜节约用地的规矩,郭泰、蔡邕同为教部体系内官员,暂时都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
他们待点卯结束之后,便一同找到了吏部尚书陈寔。
郭泰向陈寔表达了对官考事宜的担忧之后,陈寔异常重视,众人急忙赶去七位相台轮值的办公室,打算找丞相杨赐商议下个月官考的事。
因为郭泰算定了今日该丞相当值,所以他们三人来到相台后,就迎面撞见了面带忧虑之色的杨赐。
“本相正欲去寻你等,快快请进!”杨赐急忙道。
他说着话,已经用眼神示意站在门口当值的侍女,给郭泰、蔡邕、陈寔三人上茶。
“两位相公,此乃本部草拟的‘官考条略’,有关考场、主考官、监督官、评判官、考试科目、判断合格与否的标准等诸如此类的规定,皆在此文稿之中。”
众人落座之后,郭泰开门见山,从袖子里掏出了昨夜与蔡邕重新修订的文稿。
陈寔也是台相之一,所以郭泰才会说“两位相公”。
对于郭泰不卑不亢的态度,杨赐早已习惯。
刘曜称王,建立楚王国,新的官制下,三公虽然位高权重,但同样受到下面人的制衡。
比如,相台虽然总领十二堂部,可以传唤各堂部尚书进行询问了解,及针对某些事务提出建议,但各部职能内事务的决断权、人事任免提名权皆在各部尚书手中。
何况,在这样一种制度之下,各堂部尚书的品级与副相是平等的,在楚王国境内的百姓眼中,尚书与宰相倒没啥区别。
杨赐是丞相,陈寔是副相,等两人先后看完文稿,已经过去了三刻钟。
“以各县太学分院为考场,可因地制宜,无需再另外建造场地。以县令为主考官,县尉为监督官,可增加官考的正式与严肃性,县尉可在职权内调动部分县兵维持考场秩序。以分院讲席为评判官,可快速对考试者评定成绩,毕竟讲席多为名家名士。”
杨赐开始对郭泰所拟文稿的内容,进行点评与建言。
其他三人皆静静旁听,不发一言。
“但考试科目增加农耕、匠作、科技,本相以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