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不是宋钦宗 > 二百三十一 宗泽

二百三十一 宗泽(1/2)

目录
好书推荐: 末日奇异时代 赘婿也疯狂 我在美漫手搓假面骑士 天道箓 末代修士传 我真没想有天后姐姐 穿越时空之修仙记 在超神学院的那些年 红魔之心 九域凌云

“一,二,一!”

“立定!”

“整队!”

“报告统制,第二师第三营应到五百人,实到五百人,请指示!”

“入列,准备出发!”

“是!”

连绵的呼喝中,各军不断汇聚。

一时间,登州码头上旗帜飘扬,遮天蔽日。

海面上,无数白帆云集。

五万大军,千余海船,声势极其惊人。

出发道州,就在眼前。

赵桓作为最高统帅,周围自然聚集了许多文官武将。

众人的目光,都是有意无意地投注在一个老者身上。

他叫宗泽,从登州通判致仕后闲居乡间,却被太子钦点为道州知州兼防御使。

这个防御使,可不是加官了,而是实打实的实职。

也就是说,若是赵桓离开了道州,那么宗泽就是道州的最高长官,同时节制军民的那种。

这种任命,本朝立国一百六十余年以来,极少出现。

所以,众人都对宗泽感觉到好奇。

自然的,宗泽的履历也被人研究了很多遍。

嘉祐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宗泽出生在义乌山村石板塘一个贫寒的耕读之家。

宗家虽贫苦,但有“耕读传家”的传统,父亲宗舜卿就是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宗泽自幼随长兄宗沃参加劳动,农闲则在父、祖的教导下,读书识字。

十几岁时,宗家举家迁居交通比较便利,商贸、文化较为发达的廿三里镇。

视野扩大后,宗泽对国家前途深感担忧,因此不到二十岁时,便毅然辞家外出游学,历时十余年,就学之地多达数十处。

他不仅悉心求学,研读“古人典要”,而且学以致用,考察社会,了解民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治国之道,逐步看清了整顿吏治是解决政治腐败的关键所在;同时眼看辽国、西夏屡屡入侵,也产生了靖边安境、为国效力的思想。

于是他认真研读兵书,苦练武艺。

元祐六年,年已33岁的宗泽,通过发解试后,千里迢迢前往京城开封应省试并顺利通过。

殿试时,宗泽不顾字数限制的规定,洋洋洒洒写了万余言,力陈时弊,还批评朝廷轻信吴处厚的诬陷而放逐蔡确,认为“朋党之祸自此始。”

作为尚未踏入仕途的新人说话如此刚直,朝野尽皆侧目。

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但是又欣赏他的才华,便将宗泽置于“末科”,给以“赐同进士出身”。

由此,宗泽步入仕途。

元祐八年,宗泽被派往大名府馆陶县任县尉兼摄县令职事,到任不到一个月,就迅速而妥善地处理完该县历年诉讼积案,显露了他处理政务的才能,赢得了属吏们的信任和敬仰。

绍圣二年,知府吕惠卿命宗泽巡视御河修建工程,这时宗泽适丧长子,他强忍悲痛,奉檄即行。吕惠卿闻知后,赞叹道:“可谓忧国忘家者也。”

时值隆冬,宗泽在巡视中发现不少民工僵个道旁,立即上书司,建议推迟工期,待明春天暖时再动工,并表示届时“当身任其责。”

次年春,“河成,所活甚众”。

其在官场初露头角,就表现出勤于职守、为官清正、体恤民情等高尚品德。

此后,从元符元年至政和四年,宗泽先后任衢州龙游、莱州胶水、晋州赵城、莱州掖县等四县知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