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末江南风 > 第十三章 四州混战(三)

第十三章 四州混战(三)(1/2)

目录
好书推荐: 赤血狂骑 道最玄 逍遥丐仙 异度元素 东汉末年有剑仙 上士闻道 紫灵王 一个大学生的官场之始末 迈克战略 昆仑武道

豫章此时太守华歆。华歆字子鱼,是有点政治抱负,却无称霸野心之人。只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不管好的、坏的。当袁术自立为扬州执政者时,华歆不看好袁术,依仗豫章郡地理环境水系众多,远离寿春,对袁术是不理不睬。不对抗、不支持,华歆过得是自在逍遥。

刘繇入主丹阳,强势出击占据吴郡、会稽,接着在三郡轰轰烈烈实施《丹阳新政》,此时华歆已知自己逍遥日子没多长时间了。《丹阳新政》华歆了解后,还是很理解,也想投入刘繇旗下有所作为。无奈豫章世家、豪族畏《新政》如畏猛虎,出兵出粮、出物资资助华歆与刘繇对抗,至豫章未在当时归属在刘繇治下。

周瑜接到刘繇批准函件,还留朱恒领万人守备皖城,自领大军四万,带着蒋钦、李通、廖化等将领到九江和鲁肃部会合。大军在九江整合,已有八万。

周瑜派鲁肃为前部先锋领兵二万试探华歆反应,留贺齐万人驻扎九江,自领大军前移至建昌驻扎。华歆见周瑜大军已到建昌,前部先锋鲁肃更是兵临城下,就约鲁肃直接洽谈投诚事宜。鲁肃不敢怠慢,拿到华歆条款报周瑜定夺。周瑜言,大军临城,只有无条件投诚,一切安排等主公刘繇决定,但自己可以保证华歆及其家族安全,想走他乡也随其离开。随即周瑜大军压城,华歆逐开城投降。

至此,历时半年,因袁术称帝引发的四州混战,扬州战场基本战火平息。扬州战场以刘繇全面胜利,袁术全面战败消亡为结果,落下帷幕。

事后,刘繇划定新占区域,成立历阳、庐江、九江、豫章四郡。转张英为文职,定历阳太守;转刘华为文职,定庐江太守;定诸葛瑾为九江太守;仍定华歆为豫章太守,全面在四郡实施《新政》。派已熟悉并接受《新政》的刘晔到豫章配合华歆在当地实施《新政》。刘晔的安排,既是对其才能的认可,也是对其的考验。

三年多来的《新政》实施,刘繇发现年轻官员实施力度远超过年长者。这些年轻人有活力,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做事有冲劲,果断坚决,但遇事不冷静是他们的毛病。于是刘繇在刘基的推荐下,启用了年轻人中,相对稳重的诸葛瑾出任九江太守,算是大胆尝试。同时,也安排刘晔辅助华歆三年,在豫章实施《新政》。

施政人才还是太少,刘繇时常感叹。

刘繇整合新立四郡兵士,成立合肥大营,有兵二万,武奋中郎将太史慈任步军都督,在此统领;成立途中大营,有兵二万,升张辽为建威中郎将,任大营统领;成立居巢大营,有兵万人,定潘璋为虎威校尉任大营统领;成立潜山大营,有兵万人,定朱恒为虎奋校尉任大营统领;成立蕲春大营,有兵万人,定贺齐为虎勇校尉任大营统领;成立豫章大营,有兵万人,定蒋钦为虎猛校尉任大营统领。

刘繇委任武威中郎将周瑜为大都督,领大军五万回丹阳,成立虎狼大营,驻扎在丹阳郊外三十里的阳县。李通、廖化、雷薄、陈兰一律回丹阳,在虎狼军中任职,皆升校尉职。刘繇应周瑜申请,成立水军大营,有兵三万,驻扎九江,于鄱阳湖上操练水军。升鲁肃为建武中郎将,任水军都督,统领水军。升上军校尉宋谦为护卫军统领,调下军校尉刘英为护卫军副统领;升董袭为虎林校尉统领北固山大营。

刘繇令,和平时,各大营军队只能在本辖区内活动,超过辖区一律得有自己手令;战时,紧急战况处理,都督按兵种有权调动各大营部队,甚至可跨辖区调动,调动后要第一时间报丹阳备案;战时,大都督有权调动各兵种军队,此令只在大都督出征在外时有效,调动第一时间需报丹阳备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