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安家隆中(上)(1/2)
襄阳自古就是军事重镇,春秋战国时楚国设镇,大汉王朝成立时设县,在刘表上任为荆州刺史,襄阳代替汉寿成为荆州州城,历史地位达到顶峰。enei。刘表为八顾名士,很重视民间文化建设和民众生活,在其治下,襄阳休养生息,此时繁华仅次于许昌和丹阳,是大汉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刘基等四人漫步襄阳街头,看着民众生活安定,城市繁荣,游玩起来也是心情舒畅。
诸葛亮此时已说出要将南阳隆中的房屋和几亩田产送给刘基,刘基推脱不下,以代为管理接下了馈赠,同时将自己剩余钱财全部给了诸葛亮,钱不是很多,但足够诸葛亮在隆中至丹阳行多个往返。
“木兰贤弟,我向你说的入学做我同门,你考虑的如何?”诸葛亮看见妞儿被路边行商小玩意迷住注意力,乘机询问刘基。
妞儿的古灵精怪和蛮不讲理,徐庶和诸葛亮已有领教,感受深刻。两人已知刘基和妞儿不是亲兄妹,只是南岭同一越民部族的族人,妞儿和其爷爷对刘基有救命之恩,至于具体情况还是不清楚,但徐庶和诸葛亮皆看出了妞儿对刘基的暧昧情谊。
“孔明兄,不是我不想入学做你同门,能拜在司马微大家门下也是我的荣幸。”刘基说到这里,看了眼不远处的妞儿继续道:“只是我要养家糊口,种地、打猎才是我们山野之人正常营生,辜负兄台好意,对不住。”
徐庶怒其没有大志,生气道:“孔明,这家伙胸无大志,白瞎了一副好皮囊,你说再多也是无用,还是少些口舌,省得我越听越生气。”
刘基也不气徐庶言语冒犯,还冲其裂嘴一笑,弄得徐庶郁闷不已。
“哎!”诸葛亮叹了口气说道:“人各有志。我只是可惜了木兰贤弟的身手和头脑,种地、打猎,也不知道我将隆中田产送他是好是坏?”
“孔明兄勿要责怪自己,你这份大礼,小弟是感谢的紧。元直兄也别生气,难得我们还有几天相聚,愉快些还是要的。”
刘基说着向两人连连拱手,诸葛亮和徐庶只有无奈笑笑,两人认为刘基还是值得一交的朋友。
离开襄阳,四人步行回到南阳隆中。
一路上风景不错,山野的树木花草竞相绽露新绿、舌吐娇红,溪水涓涓欢唱,风都是清新的。刘基深吸了一口气,有大啸山野的冲动。看着刘基此举,徐庶和诸葛亮不得不无奈承认,此人天性如此,强求不得。
诸葛亮隆中田产都租给无地农民在耕种,看来刘基一时半会还是无事可干。闲的难受,也不知他会如何打发时间,这里可没那么多野兽让其打猎。
诸葛亮招集佃户,将刘基是新主人身份说了一遍,佃户们看刘基不是好相处之人,皆是惶恐。刘基连忙宣布“土地政策五十年不变”以宽人心,好了,这下真是“无地”可种,诸葛亮好笑的看着刘基。不过这事的处理也让诸葛亮更加认知刘基的仁厚,将田产送给他也算不错。五十亩良田,就算刘基不种地,收租也应该可以过得逍遥自在。
处理完田产,就剩下一些书籍需要安排。诸葛亮存书不少,本有些不舍,好在丹阳如今已是大汉文化胜地,任何书籍几乎都可在市面卖到,就挑了几本难得的孤本、奇书,剩余书籍也全部送给了刘基。不入学又无地可种,自己看书总可以吧?诸葛亮对刘基也算用心良苦。
“先生,崔先生闻先生回来,前来拜访。”诸葛亮书童跑进屋内通报。
还未等诸葛亮说话,门外一爽朗声音传来:“孔明,崔州平来访,为何不出门迎接?”随着话语,刘基就见一轩昂青年走进房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